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栽培制度分论文

基于遥感作物模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热害对一季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水稻单产估算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1 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估产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2 基于遥感模型估产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高温热害影响的研究方法第13-15页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1.5 章节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17-33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页
    2.2 数据收集及处理第17-21页
        2.2.1 气象数据第17-18页
        2.2.2 遥感数据第18-20页
        2.2.3 作物数据第20页
        2.2.4 土壤数据第20页
        2.2.5 田间实验数据第20-21页
        2.2.6 地理数据第21页
    2.3 水稻制图第21-23页
    2.4 MODIS LAI和GLASS LAI的比较第23-30页
        2.4.1 空间分析第25-29页
        2.4.2 时间分析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3页
第三章 模型介绍及其改进第33-47页
    3.1 模型介绍第33-37页
        3.1.1 模型发展过程第33-34页
        3.1.2 模型主要过程介绍第34-37页
        3.1.3 模型输入数据第37页
    3.2 模型适用性分析第37-41页
    3.3 模型敏感性分析第41-42页
    3.4 模型修改及结果检验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四章 近10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稻产量的时空分布第47-59页
    4.1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稻产量的空间分布结果第47-51页
    4.2 一季稻产量的年际变化第51-53页
    4.3 一季稻产量的减产率的空间分布第53-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高温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稻产量的影响第59-69页
    5.1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分布情况第59-65页
        5.1.1 近30年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第59-62页
        5.1.2 近10年的水稻种植区域的高温分布情况第62-65页
    5.2 高温对一季稻产量的影响第65-67页
    5.3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3页
    6.1 主要结论第69-70页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70-71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80页
个人简介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力非对称结构及其对台风强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西伯利亚高压的加强和北移加剧冬季北极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