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医学术语词义研究--以27个具有新义的单音词为例
摘要 | 第5-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文献综述一 | 第17-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1页 |
文献综述二 | 第2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前言 | 第27-29页 |
1 《黄帝内经》有关阴阳五行的医学术语 | 第29-49页 |
1.1 木 | 第29-32页 |
1.2 火 | 第32-36页 |
1.3 土 | 第36-40页 |
1.4 金 | 第40-43页 |
1.5 水 | 第43-49页 |
2 《黄帝内经》有关藏象的医学术语 | 第49-77页 |
2.1 上 | 第49-55页 |
2.2 中 | 第55-61页 |
2.3 下 | 第61-67页 |
2.4 前 | 第67-70页 |
2.5 后 | 第70-72页 |
2.6 髀 | 第72-75页 |
2.7 骸 | 第75-77页 |
3 《黄帝内经》有关诊断的医学术语 | 第77-96页 |
3.1 浮 | 第77-80页 |
3.2 沉 | 第80-84页 |
3.3 迟 | 第84-86页 |
3.4 细 | 第86-89页 |
3.5 毛 | 第89-92页 |
3.6 石 | 第92-96页 |
4 《黄帝内经》有关疾病的医学术语 | 第96-109页 |
4.1 注 | 第96-99页 |
4.2 洞 | 第99-102页 |
4.3 漏 | 第102-105页 |
4.4 消 | 第105-109页 |
5 《黄帝内经》有关针灸的医学术语 | 第109-127页 |
5.1 亡 | 第109-112页 |
5.2 休 | 第112-114页 |
5.3 徐 | 第114-116页 |
5.4 员 | 第116-119页 |
5.5 方 | 第119-127页 |
讨论 | 第127-131页 |
结论 | 第131-132页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6页 |
附录 | 第136-151页 |
个人简介 | 第151-152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附件 | 第154-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