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弓丝的三维数学模型及弯制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正畸弓丝的三维数学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正畸弓丝的弯制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课题来源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正畸弓丝三维数学建模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正畸弓丝模型标识的建立 | 第18-20页 |
2.2.1 牙位标识的建立 | 第18-19页 |
2.2.2 牙弓曲线标识的建立 | 第19-20页 |
2.3 弓丝曲线部分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26页 |
2.3.1 曲线模型的选择 | 第20-22页 |
2.3.2 曲线表达式的建立 | 第22-23页 |
2.3.3 曲线控制点的选取 | 第23-25页 |
2.3.4 控制点选取方案的比较 | 第25-26页 |
2.4 正畸弓丝三维数学建模显示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正畸弓丝弯制算法研究 | 第29-40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弓丝弯制机器人弯制方式分析 | 第29-31页 |
3.2.1 弓丝弯制机器人结构简介 | 第29-30页 |
3.2.2 弓丝弯制机器人运动分析 | 第30页 |
3.2.3 弓丝弯制成形原理分析 | 第30-31页 |
3.3 弓丝弯制算法的研究 | 第31-39页 |
3.3.1 弓丝曲线成形方式的选用 | 第31-33页 |
3.3.2 弯制成形控制节点规划 | 第33-34页 |
3.3.3 控制节点的角度规划 | 第34-38页 |
3.3.4 弓丝弯制过程的规划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0-53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40-42页 |
4.3 控制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42页 |
4.4 控制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设计 | 第42-52页 |
4.4.1 用户界面的设计 | 第42-45页 |
4.4.2 数据运算模块的建立 | 第45页 |
4.4.3 三维模型显示模块的设计 | 第45-46页 |
4.4.4 以太网通信模块的设计 | 第46-51页 |
4.4.5 弯制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弓丝弯制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3-63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弓丝弯制实验平台的组成 | 第53-54页 |
5.3 正畸弓丝弯制实验 | 第54-59页 |
5.3.1 实验前的准备 | 第54-55页 |
5.3.2 实验用例的选定 | 第55-58页 |
5.3.3 正畸弓丝弯制实验 | 第58-59页 |
5.4 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59-61页 |
5.4.1 实验结果测量 | 第59-60页 |
5.4.2 实验结果误差分析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