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研究的目标及其主要的内容 | 第16-17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其章节编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数据挖掘技术 | 第19-24页 |
·数据挖掘的定义 | 第19页 |
·数据挖掘的过程 | 第19-21页 |
·移动通信领域数据挖掘的特点 | 第21页 |
·移动通信领域数据挖掘的工具 | 第21-22页 |
·信令分析挖掘工具 | 第21-22页 |
·数据统计分析挖掘工具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移动软交换技术 | 第24-31页 |
·2G 向 3G 演进中的软交换核心网 | 第24-25页 |
·GSM 网络结构 | 第25-28页 |
·无线网部分 | 第25页 |
·接入网部分 | 第25-26页 |
·核心网部分 | 第26-27页 |
·GSM 网络接口 | 第27-28页 |
·UMTS R4 电路域网络结构 | 第28-30页 |
·无线网部分 | 第28页 |
·接入网部分 | 第28-29页 |
·核心网部分 | 第29页 |
·软交换网络接口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软交换网络中的性能指标体系与数据采集技术 | 第31-38页 |
·软交换网络中的性能指标体系 | 第31-33页 |
·移动通信性能指标 | 第31-32页 |
·软交换网络指标体系的特点 | 第32页 |
·软交换网络关键性能指标——切换成功率 | 第32-33页 |
·软交换网络中的数据采集技术 | 第33-36页 |
·端口镜像分析法 | 第33-35页 |
·分流器法 | 第35-36页 |
·集线器法 | 第36页 |
·数据采集技术比较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时间序列挖掘在性能指标预测中的应用 | 第38-55页 |
·时间序列挖掘 | 第38-39页 |
·平稳时间序列 | 第39页 |
·非平稳时间序列平稳化的处理 | 第39-40页 |
·传统时间序列模型 | 第40-42页 |
·趋势模型 | 第40页 |
·季节模型 | 第40-41页 |
·指数平滑模型 | 第41-42页 |
·平稳时间序列模型 | 第42-44页 |
·自回归模型(AR) | 第42-43页 |
·移动平均模型(MA) | 第43页 |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 | 第43-44页 |
·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 | 第44-45页 |
·ARIMA 模型的结构 | 第44页 |
·ARIMA 模型建模的步骤 | 第44-45页 |
·ARMA 模型在移动通信相关领域内的适用范围 | 第45页 |
·实例——时间序列挖掘在切换成功率性能指标中的应用研究 | 第45-54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46-48页 |
·时间序列的平稳化 | 第48-49页 |
·ARIMA 参数 d 的游程检验定阶 | 第49页 |
·ARIMA 参数 p、q 的准则函数定阶 | 第49-51页 |
·结果呈现与评估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信令数据挖掘在性能指标优化中的应用 | 第55-67页 |
·应用背景 | 第55-56页 |
·信令数据挖掘 | 第56-58页 |
·切出成功率的数据挖掘 | 第58-61页 |
·切入成功率的数据挖掘 | 第61-64页 |
·结果呈现与评估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0页 |
·总结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7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