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政策探析

致谢第6-7页
中文摘要第7页
摘要第8-13页
绪论第13-16页
    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13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3. 研究范围和方法第15-16页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解析第16-19页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第16-17页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范畴第17-19页
        2.1 联合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第17-18页
        2.2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第18页
        2.3 韩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第18-19页
第二章 韩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第19-26页
    1.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形成第19-23页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萌芽期(1945~1962)第19-20页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起步期(1962~1982)第20-21页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成熟期(1982~2002)第21-22页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转型期(2003~2013)第22-23页
    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形成第23-26页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萌芽期(1945~1966)第23页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起步期(1978~2001)第23-24页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发展期(2001~2016)第24-26页
第三章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现状及特征第26-49页
    1. 行政管理体制第26-27页
        1.1 文化财委员会和专家委员第26页
        1.2 文化财委员会分委第26-27页
        1.3 地方文化财委员会第27页
    2.资金扶持制度第27-34页
        2.1 传承扶持资金第27-31页
        2.2 名誉保有者特别支援金第31页
        2.3 奖励慰问金第31-32页
        2.4 保有者公开活动资助金第32-33页
        2.5 其他资助情况第33-34页
    3. 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认证制度第34-41页
        3.1 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认证程序第34-38页
        3.2 传承人现状分析第38-41页
    4. 人才培养制度第41-46页
        4.1 传授教育制度第41-42页
        4.2 保有者和名誉保有者第42-43页
        4.3 传承教育助教第43-45页
        4.4 传授教育优秀学生第45-46页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主要特点第46-49页
        5.1 原型保护主义第46-47页
        5.2 重点保护主义第47页
        5.3 最小干涉主义第47-49页
第四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政策第49-59页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第49-52页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认定第49-52页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第52页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第52-59页
        2.1 行政体制第52-54页
        2.2 法律法规第54-55页
        2.3 扶持资金第55-56页
        2.4 人才培养第56-59页
第五章 韩国非遗保护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第59-65页
    1. 我国非遗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第59-62页
    2. 韩国非遗保护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第62-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清满族文人盛昱研究
下一篇:探究成人英语学习的动机与经历--以上海城市新移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