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与相关理论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1-14页 |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工会维权职能概述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工会维权职能的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一、工会因维权而产生 | 第15-16页 |
二、工会维权职能的概念 | 第16页 |
三、工会维权职能的内涵 | 第16-17页 |
四、工会维权职能的法律规定 | 第17页 |
第二节 我国工会维权的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一、工会维权的探索阶段(1949~1966) | 第17-18页 |
二、工会维权的停滞阶段(1966~1978) | 第18页 |
三、工会维权的重新定位阶段(1978~1992) | 第18页 |
四、工会维权的市场化转型阶段(1992~2001) | 第18-19页 |
五、工会维权的法治化阶段(2001~今) | 第19页 |
第三节 我国地方工会维权典型模式分析 | 第19-23页 |
一、以浙江义乌市工会为代表的事后救济的社会化维权模式 | 第20页 |
二、以河南信阳市工会为代表的事中参与的双向维权模式 | 第20-21页 |
三、以江苏昆山市工会为代表的事前预防的工资支付担保模式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南京市L区工会维权职能履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3-31页 |
第一节 L区工会维权实践 | 第23-25页 |
一、劳资纠纷调解 | 第23-24页 |
二、劳动法律监督 | 第24页 |
三、工资集体协商 | 第24-25页 |
四、困难职工帮扶 | 第25页 |
第二节 L区工会维权工作成效 | 第25-26页 |
一、工会维权服务平台日趋完善 | 第25页 |
二、工会源头参与机制基本建立 | 第25页 |
三、工会维权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 第25-26页 |
四、社会化维权格局初步形成 | 第26页 |
第三节 L区工会维权工作存在问题 | 第26-31页 |
一、工会维权制度不完善 | 第26-27页 |
二、工会维权的职工参与度不高 | 第27-28页 |
三、工会的代表性不足 | 第28-29页 |
四、工会维权渠道不畅 | 第29-30页 |
五、工会自身建设滞后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我国工会维权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31-40页 |
第一节 受限的维权环境 | 第31-32页 |
一、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 | 第31页 |
二、设计缺陷的政策制度环境 | 第31-32页 |
三、偏好资本的地方政府环境 | 第32页 |
第二节 高涨的维权诉求 | 第32-34页 |
一、职工维权意识逐渐增强 | 第32-33页 |
二、职工利益诉求多元化 | 第33页 |
三、职工的自组织程度不断提高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失衡的维权过程 | 第34-35页 |
一、工会维权能力与维权意愿的矛盾 | 第34-35页 |
二、工会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矛盾 | 第35页 |
三、工会维权过程与维权实效的矛盾 | 第35页 |
第四节 低效的维权机制 | 第35-38页 |
一、工会维权法律机制供给不足 | 第36-37页 |
二、工会维权行政机制运行乏力 | 第37页 |
三、工会维权政治机制有待加强 | 第37-38页 |
四、工会维权社会机制有待整合 | 第38页 |
第五节 欠缺的维权经验 | 第38-40页 |
一、工会经济维权经验有所欠缺 | 第38页 |
二、工会组织行政化 | 第38-39页 |
三、工会干部维权能力不足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强化我国工会维权职能的实施路径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工会维权制度 | 第40-42页 |
一、完善工会与劳动立法,保障工会有序健康运行 | 第40页 |
二、明确工会职能定位,建设法治化、现代化工会 | 第40-41页 |
三、合理定位工会和党与政府的关系,构建协作机制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增强维权意识,提升职工维权能力 | 第42-43页 |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升职工维权意愿 | 第42页 |
二、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增强职工话语权 | 第42-43页 |
三、推行职代会制度等基层民主,畅通职工利益诉求渠道 | 第43页 |
第三节 重建职工信任,重塑工会代表性 | 第43-45页 |
一、走进职工,重建工会与职工的信任与互动机制 | 第43-44页 |
二、强化素质,提升工会干部维权能力 | 第44页 |
三、加大宣传,增进职工对工会的了解与认知 | 第44-45页 |
第四节 拓展维权路径,创新工会维权机制 | 第45-47页 |
一、强化法律机制,将工会维权纳入法治化渠道 | 第45页 |
二、简化行政机制,缩小传统维权机制运作空间 | 第45-46页 |
三、优化政治机制,争取更多政治资源源头参与维权 | 第46页 |
四、整合社会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 第46-47页 |
第五节 推进改革创新,强化工会自身建设 | 第47-50页 |
一、推进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加强工会维权专业化建设 | 第47页 |
二、以基层工会直接选举破题,推进工会民主化群众化 | 第47-48页 |
三、以工会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工会组织的改革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