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8-9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9-10页 |
(二) 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第10页 |
(三) 比较分析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后过渡期”独立学院发展路径研究的理论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独立学院的相关概念 | 第11-15页 |
一、独立学院的内涵与特征 | 第11-12页 |
二、独立学院的历史变迁与“后过渡期”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后过渡期”独立学院发展路径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一、政府角色理论 | 第15页 |
二、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后过渡期”独立学院发展现状分析 | 第16-28页 |
第一节 “后过渡期”独立学院的发展成果 | 第16-19页 |
一、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 | 第16-17页 |
二、独立学院在五年过渡期的发展成效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后过渡期”独立学院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第19-23页 |
一、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情况 | 第19-20页 |
二、对独立学院的管理情况 | 第20-22页 |
三、对独立学院的扶持情况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后过渡期”独立学院发展困境分析 | 第23-28页 |
一、公共政策偏差 | 第23-25页 |
二、办学定位不清 | 第25页 |
三、产权结构不明 | 第25-26页 |
四、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 第26-27页 |
五、人才机制落后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国外大学发展经验与启示 | 第28-36页 |
第一节 国外大学发展经验 | 第28-34页 |
一、美国私立高校的发展经验 | 第28-30页 |
二、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经验 | 第30-32页 |
三、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经验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国外大学发展经验的启示 | 第34-36页 |
一、健全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 第34-35页 |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入市场机制 | 第35页 |
三、转变办学思路,突出特色,做到“三个面向”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后过渡期”独立学院发展路径选择 | 第36-49页 |
第一节 顶层设计——做好公共政策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体系构建 | 第36-38页 |
一、正确认识顶层设计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6-37页 |
二、立足公平,健全独立学院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政府角色定位——做独立学院发展变革的服务者 | 第38-40页 |
一、转变政府职能,落实独立学院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 | 第38-39页 |
二、加大对独立学院的扶持力度 | 第39页 |
三、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教育领域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办学策略——突出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 第40-43页 |
一、明确办学定位 | 第40-41页 |
二、完善课程设置 | 第41-42页 |
三、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制度保障——改革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与机制 | 第43-44页 |
一、明晰产权关系 | 第43页 |
二、优化内部管理机制 | 第43-44页 |
三、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第44页 |
第五节 动力支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工程 | 第44-46页 |
一、健全人力资源管理 | 第44-45页 |
二、建设高质量有水平的师资队伍 | 第45-46页 |
第六节 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内外监督管理体系 | 第46-49页 |
一、完善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 第46-47页 |
二、创新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 第47页 |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