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鹤《登坛必究》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绪论 | 第10-17页 |
| (一) 选题缘由与学术价值 | 第10-12页 |
| (二) 学术前史回顾 | 第12-14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14-17页 |
| 一、王鸣鹤其人及著述 | 第17-30页 |
| (一) 王鸣鹤行年事迹 | 第17-25页 |
| (二) 王鸣鹤著述 | 第25-30页 |
| 二、《登坛必究》的成书与体例 | 第30-44页 |
| (一) 成书背景 | 第30-32页 |
| (二) 刊刻与流行 | 第32-35页 |
| (三) 体例与内容 | 第35-44页 |
| 1. 探源求全 | 第35-37页 |
| 2. 结构精审 | 第37-41页 |
| 3. 图文并茂 | 第41-44页 |
| 三、《登坛必究》的军事思想 | 第44-58页 |
| (一) 筹海御边,加强国防建设 | 第45-49页 |
| 1. 筹海御倭 | 第45-47页 |
| 2. 备边防虏 | 第47-48页 |
| 3. 弭乱遏盗 | 第48-49页 |
| (二) 选将练兵,提高军伍素质 | 第49-55页 |
| 1. 将领方面 | 第50-52页 |
| 2. 士兵方面 | 第52-55页 |
| (三) 因利制权,灵活运用战法 | 第55-56页 |
| (四) 注重后勤,勤修战具医护 | 第56-58页 |
| 四、《登坛必究》的价值与影响 | 第58-77页 |
| (一) 价值分析 | 第58-66页 |
| 1. 兵学价值 | 第58-61页 |
| 2. 史学价值 | 第61-64页 |
| 3. 文献学价值 | 第64-66页 |
| (二) 影响探究 | 第66-77页 |
| 1. 《登坛必究》与《武备志》对比研究 | 第66-72页 |
| 2. 《登坛必究》对后世兵书的影响及局限性 | 第72-77页 |
| 结语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后记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