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描述图像与视频编码的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概论 | 第12-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现有的解决方案 | 第12-13页 |
·多描述编码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4-15页 |
·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多描述编码概述 | 第17-27页 |
·多描述编码的基本思想 | 第17-19页 |
·多描述编码的引入 | 第17页 |
·多描述编码的定义 | 第17-18页 |
·多描述编码的体系结构 | 第18-19页 |
·经典的多描述图像编码方案 | 第19-23页 |
·基于量化的多描述编码方案 | 第19-20页 |
·基于相关变换的多描述编码方案 | 第20-21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描述编码方案 | 第21-23页 |
·多描述SPIHT 编码 | 第21-23页 |
·多描述标量量化子带编码 | 第23页 |
·多描述视频编码方案 | 第23-26页 |
·基于运动矢量的多描述视频编码 | 第23-24页 |
·基于空间亚采样的多描述视频编码 | 第24页 |
·基于三维小波编码框架的多描述视频编码 | 第24-26页 |
·基于运动补偿时域滤波的多描述视频编码 | 第24-25页 |
·基于空域采样的多描述视频编码 | 第25页 |
·基于方向提升小波变换的多描述视频编码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双树小波变换 | 第27-43页 |
·小波变换基本理论 | 第27-32页 |
·小波变换的定义 | 第27-28页 |
·多分辨率分析与子带编码 | 第28-30页 |
·提升小波变换 | 第30-32页 |
·双树复小波变换基本理论 | 第32-40页 |
·传统离散小波变换的缺陷 | 第32-34页 |
·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提出 | 第34-35页 |
·双树复小波变换的结构 | 第35-36页 |
·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滤波器设计 | 第36-40页 |
·半采样周期延迟 | 第36-37页 |
·Q-shift 方法 | 第37-39页 |
·平衡结构 | 第39-40页 |
·双树离散小波变换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X 树图像编码 | 第43-48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编码概述 | 第43页 |
·嵌入式零树编码 | 第43-45页 |
·X 树图像编码 | 第45-47页 |
·X 树编码结构 | 第45-46页 |
·X 树编码过程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双 X 树图像编码 | 第48-63页 |
·概述 | 第48-49页 |
·改进的噪声整形算法 | 第49-55页 |
·噪声整形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49-51页 |
·所提出的四叉树剪枝算法 | 第51-53页 |
·所提出的改进后的噪声整形算法 | 第53-55页 |
·双 X 树编码算法 | 第55-59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所提出的双X 树编码算法 | 第56-5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双 X 树多描述图像编码 | 第63-71页 |
·双 X 树多描述图像编码框架 | 第63-64页 |
·双X 树多描述图像编码算法 | 第64-66页 |
·多描述的生成 | 第64-65页 |
·边缘噪声整形算法 | 第65-66页 |
·解码算法 | 第6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双树小波分层多描述视频编码 | 第71-80页 |
·实现框架 | 第71-72页 |
·双树小波分层多描述视频编码方案的实现 | 第72-75页 |
·运动补偿三维小波视频编码的简介 | 第72页 |
·基于DDWT 的视频编码算法 | 第72-74页 |
·描述的形成 | 第74-75页 |
·基本层信息的产生 | 第74页 |
·增强层信息的产生 | 第74-75页 |
·解码算法 | 第7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5-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 | 第80-81页 |
·展望与设想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