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交通运输经济和邮电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互联网专车的法律风险与规制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论第10-1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现状综述第11-12页
    四、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互联网专车的法律性质和发展现状第13-22页
    一、互联网专车的法律性质第13-16页
        (一)“互联网专车”的概念界定第13页
        (二)互联网专车法律性质的规范法学分析第13-16页
    二、互联网专车的发展现状第16-22页
        (一)互联网专车规模的迅速扩大第16-17页
        (二)互联网专车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第17-18页
        (三)传统出租车市场的巨大缺口第18页
        (四)我国互联网专车的发展催生的矛盾与冲突第18-20页
        (五)外国互联网专车发展与冲突——以Uber为例第20-22页
第二章 互联网专车的法律结构与风险第22-31页
    一、互联网专车的经营模式第22-25页
        (一)P2P互联网专车第22-23页
        (二)B2C模式互联网专车第23-24页
        (三)互联网专车经营模式的优势第24-25页
    二、互联网专车的法律结构第25-27页
        (一)四方协议中各方的法律关系第25-26页
        (二)B2C(四方协议)关系的法律特征第26-27页
    三、互联网专车的法律风险第27-31页
        (一)内部法律关系外部化——微观视角第27-28页
        (二)外部风险内部化——宏观视角第28-31页
第三章 互联网专车的合法性争议和监管困境分析第31-37页
    一、互联网专车的合法性争议第31-34页
        (一)交通运输部立场第31-32页
        (二)地方监管部门立场第32页
        (三)立场分歧的社会原因第32页
        (四)互联网专车合法性分析第32-34页
    二、互联网专车的监管困境第34-35页
        (一)规制思路的僵化第34页
        (二)打压专车带来法律风险的转移第34-35页
        (三)地方财政税收的流失第35页
        (四)乘客权益保障的缺失第35页
    三、“回应型”理论下监管困境成因的反思第35-37页
第四章 互联网专车监管的对策思考第37-46页
    一、转变宏观规制思路,承认利益格局的变化第37-38页
    二、审慎评价对互联网专车行政许可的必要性第38-39页
    三、以行政法规规制互联网专车行业,明确其法律地位第39-41页
        (一)尽快制定“网约车”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第39-40页
        (二)赋予专车平台承运人资格第40页
        (三)慎重考虑专车平台的办公场所问题第40-41页
    四、推进出租汽车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41-43页
    五、拓宽市场准入门槛,发挥共享经济的优势第43-44页
    六、创造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第44-45页
    七、构建后置监管为主的合作监管制度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第50-51页
后记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下一篇:羧胺三唑抗炎作用的部分机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