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氮氧化物的性质、危害与来源 | 第11-12页 |
1.2 氮氧化物去除(De-NO_x)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1.3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De-NO_x法 | 第13-14页 |
1.4 脉冲放电协同催化剂De-NO_x法 | 第14-19页 |
1.4.1 脉冲放电协同催化剂应用 | 第14-15页 |
1.4.2 脉冲放电技术协同催化剂De-NO_x机理 | 第15-16页 |
1.4.3 脉冲放电De-NO_x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4.4 协同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5 脉冲放电协同催化剂方式 | 第17-19页 |
1.5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1.5.2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系统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实验药品与器材 | 第21-22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2 实验系统流程及实验装置 | 第22-24页 |
2.2.1 实验系统流程 | 第22-23页 |
2.2.2 脉冲高压供电系统 | 第23-24页 |
2.2.3 脉冲放电反应器 | 第24页 |
2.3 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 第24-25页 |
2.3.1 催化剂制备流程 | 第24-25页 |
2.3.2 催化剂表征 | 第25页 |
2.4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5-28页 |
2.4.1 放电功率的测定 | 第25-26页 |
2.4.2 NO_x浓度测试及转化率计算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多针-板反应器参数优化 | 第28-35页 |
3.1 实验装置 | 第28-29页 |
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3.2.1 电极形式脉冲电晕放电伏安特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针板间距对多针-板放电反应器放电特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3 针针间距对多针-板放电反应器放电特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多针-板脉冲放电去除模拟烟气中的NO_x | 第35-48页 |
4.1 电气参数对NO_x去除的影响 | 第35-37页 |
4.1.1 电压对NO_x去除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2 脉冲重复频率对NO_x去除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 气体参数对NO_x去除的影响 | 第37-45页 |
4.2.1 气体流量对NO_x去除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2 氧浓度对NO_x去除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3 NO_x初始浓度对NO_x去除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4 添加甲烷浓度对NO_x去除的影响 | 第42-45页 |
4.3 脉冲放电处理NO_x机理探讨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脉冲放电协同复合型γ-Al_2O_3催化剂De-NO_x | 第48-62页 |
5.1 催化剂制备与实验系统 | 第48页 |
5.2 负载物质对脉冲放电协同复合型γ-Al_2O_3去除NO_x的影响 | 第48-52页 |
5.3 Ce的负载量对脉冲放电协同CeO_x/γ-Al_2O_3去除NO_x的影响 | 第52-55页 |
5.4 Ag改性催化剂对脉冲放电协同CeO_x/γ-Al_2O_3去除NO_x的影响 | 第55-57页 |
5.5 焙烧温度对Ag改性催化剂协同脉冲放电的影响 | 第57-59页 |
5.6 脉冲放电协同催化剂去除NO_x机理讨论 | 第59-60页 |
5.7 本章小节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6.1 结论 | 第62-64页 |
6.1.1 多针-板脉冲放电反应器参数优化 | 第62-63页 |
6.1.2 脉冲放电处理模拟烟气中的NO_x | 第63页 |
6.1.3 脉冲放电协同复合型γ-Al_2O_3脱除NO_x | 第63-64页 |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64-65页 |
6.2.1 存在问题 | 第64页 |
6.2.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