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的依据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由来 | 第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3页 |
1.3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主要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 | 第15-25页 |
2.1 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 第15-19页 |
2.1.1 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 | 第15-16页 |
2.1.2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2.1.3 国企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作用 | 第17-18页 |
2.1.4 国企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 第18-19页 |
2.2 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功能 | 第19-21页 |
2.2.1 引导功能 | 第19-20页 |
2.2.2 激励功能 | 第20页 |
2.2.3 协调功能 | 第20-21页 |
2.2.4 凝聚功能 | 第21页 |
2.2.5 稳定功能 | 第21页 |
2.3 人文关怀-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回归的内涵 | 第21-25页 |
2.3.1 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 | 第21-23页 |
2.3.2 人文关怀-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回归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2.3.3 人文关怀-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回归的具体方式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3.1 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 | 第25-28页 |
3.1.1 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概况 | 第25-27页 |
3.1.2 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运行体系 | 第27-28页 |
3.2 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2.1 人文关怀理念缺失 | 第28-29页 |
3.2.2 管理者对人文关怀重视程度不够 | 第29-30页 |
3.2.3 人文关怀工作方式落后 | 第30-31页 |
3.2.4 人文关怀缺乏制度化管理 | 第31页 |
3.3 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1-36页 |
3.3.1 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 | 第31-32页 |
3.3.2 国企人文关怀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 第32-34页 |
3.3.3 国企人文关怀的管理体制的变化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施策略 | 第36-48页 |
4.1 确立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 | 第36-38页 |
4.1.1 民主平等原则 | 第36页 |
4.1.2 情感关爱原则 | 第36-37页 |
4.1.3 理解包容原则 | 第37页 |
4.1.4 相互信任原则 | 第37-38页 |
4.1.5 区别对待原则 | 第38页 |
4.2 建立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工作机制 | 第38-43页 |
4.2.1 明确国企人文关怀的对象 | 第38-40页 |
4.2.2 打造国企人文关怀的工作队伍 | 第40-41页 |
4.2.3 创建外部专业队伍与国企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制度 | 第41-43页 |
4.3 国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 第43-48页 |
4.3.1 落实人本观念,实现价值回归 | 第43-44页 |
4.3.2 增强管理者的人文关怀意识 | 第44-45页 |
4.3.3 开创人文关怀新的理念和方法 | 第45-46页 |
4.3.4 健全国企人文关怀常态化制度 | 第46页 |
4.3.5 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A(硕士研究生学习当中论文发表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