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植物非整倍体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非整倍体的分类 | 第9-10页 |
·非整倍体的应用 | 第10页 |
·SCoT分子标记 | 第10-12页 |
·SCoT标记原理 | 第11页 |
·SCoT标记引物设计 | 第11页 |
·SCoT标记优势及应用 | 第11-12页 |
·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DNA甲基化的生物学意义 | 第12页 |
·DNA甲基化的发生机制 | 第12-13页 |
·DNA甲基化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 第13页 |
·DNA甲基化与杂种优势 | 第13页 |
·MSAP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第13-14页 |
·三倍体枇杷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第2章 引言 | 第17-19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9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形态学数据统计 | 第19页 |
·枇杷基因组DNA提取 | 第19-20页 |
·SCoT子标记分析 | 第20页 |
·SCoT-PCR反应体系 | 第20页 |
·SCoT-PCR反应程序 | 第20页 |
·引物筛选 | 第20页 |
·SCoT-PCR产物检测 | 第20页 |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 | 第20-24页 |
·MSAP步骤 | 第21-23页 |
·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 | 第23-24页 |
·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形态学数据分析 | 第24页 |
·SCoT分子标记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MSAP分析 | 第25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5-29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53页 |
·天然三倍体枇杷优系‘H324’实生后代SCoT分子标记及形态学分析 | 第29-35页 |
·‘H324’实生后代的形态学性状比较分析 | 第29-33页 |
·天然三倍体枇杷优系‘H324’及其实生后代SCoT分子标记分析 | 第33-35页 |
·天然三倍体枇杷优系‘H324’及其实生后代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 | 第35-41页 |
·‘H324’及其实生后代母本基因组DNA的酶切、连接和预扩增 | 第35-36页 |
·‘H324’及其实生后代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分析 | 第36-37页 |
·‘H324’及其实生后代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分析 | 第37-41页 |
·大五星(2x)与天然三倍体枇杷优系‘G320’杂交后代SCoT分子标记及形态学分析 | 第41-47页 |
·杂交后代形态学性状分析 | 第41-45页 |
·杂交后代及其亲本SCoT分子标记分析 | 第45-47页 |
·大五星(2x)与天然三倍体枇杷优系‘G320’杂交后代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 | 第47-53页 |
·杂交后代及其亲本基因组DNA的酶切、连接和预扩增 | 第47-48页 |
·杂交后代及其亲本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分析 | 第48-49页 |
·杂交后代及其亲本基因组甲基化模式分析 | 第49-53页 |
讨论 | 第53-57页 |
·‘H324’实生后代ScoT分子标记及形态学分析 | 第53页 |
·大五星(2X)与天然三倍体‘G320’杂交后代ScoT分子标记及形态学分析 | 第53-54页 |
·实生后代及杂交后代DNA甲基化模式和水平的遗传和变异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