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干扰对齐基本原理 | 第19-29页 |
2.1 K用户MIMO干扰信道干扰对齐技术 | 第19-22页 |
2.1.1 自由度 | 第19-20页 |
2.1.2 干扰对齐算法原理 | 第20-22页 |
2.2 K用户MIMO中继干扰信道干扰对齐技术 | 第22-28页 |
2.2.1 K用户MIMO中继干扰信道模型 | 第23-24页 |
2.2.2 K用户MIMO中继干扰信道中干扰对齐算法 | 第24-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多用户瞬时中继干扰信道下的对齐干扰中和算法 | 第29-45页 |
3.1 瞬时中继的概念 | 第29-30页 |
3.2 多用户瞬时中继(DF)干扰信道的对齐干扰中和方法 | 第30-39页 |
3.2.1 算法描述 | 第31-33页 |
3.2.2 三用户单天线中继干扰信道下的实现方案及算法仿真 | 第33-39页 |
3.3 多用户瞬时中继(AF)干扰信道的干扰中和方法 | 第39-44页 |
3.3.1 算法描述 | 第39-42页 |
3.3.2 算法仿真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多用户半双工中继干扰信道中获取分集增益的干扰中和技术 | 第45-53页 |
4.1 多用户半双工中继干扰信道中获得分集增益的方法 | 第45-49页 |
4.1.1 信号传输方法描述 | 第45-47页 |
4.1.2 算法描述及可行性分析 | 第47-48页 |
4.1.3 接收端译码方法 | 第48-49页 |
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9-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3-55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5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