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元素有机化合物的生产论文--第Ⅷ族元素有机化合物论文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制备电池级草酸亚铁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钛白粉生产及废物利用第13-16页
        1.2.1 钛白粉生产工艺第13-15页
        1.2.2 钛白粉生产过程中废物的综合利用第15-16页
    1.3 草酸亚铁粉体材料第16-19页
        1.3.1 草酸亚铁性质第16-17页
        1.3.2 草酸亚铁的应用第17-18页
        1.3.3 草酸亚铁的制备第18-19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第19-22页
第二章 实验设备、流程及检测方法第22-28页
    2.1 主要试验原料与及仪器设备第22-23页
        2.1.1 实验原料第22页
        2.1.2 实验设备第22-23页
    2.2 实验流程第23-24页
        2.2.1 副产硫酸亚铁提纯第23页
        2.2.2 电池级草酸亚铁制备第23-24页
    2.3 检测方法第24-28页
        2.3.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理第24-25页
        2.3.2 高锰酸钾滴定法测草酸亚铁含量第25-26页
        2.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6页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6页
        2.3.5 激光粒度分析测试第26-28页
第三章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提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第28-42页
    3.1 结晶提纯过程的理论研究第28-33页
        3.1.1 理论基础第28-29页
        3.1.2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9-31页
        3.1.3 提纯模型可靠性分析第31-33页
    3.2 结晶提纯过程的实验研究第33-40页
        3.2.1 结晶提纯的动力学分析第33-34页
        3.2.2 溶解度的测定与结晶温度的选取第34-35页
        3.2.3 结晶提纯的初步探索第35-36页
        3.2.4 结晶次数对提纯的影响第36-38页
        3.2.5 pH对提纯的影响第38页
        3.2.6 搅拌速率对提纯的影响第38-39页
        3.2.7 母液循环处理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电池级草酸亚铁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42-74页
    4.1 液相沉淀法合成草酸亚铁第42页
    4.2 Plackett-Burman Design(PBD)对合成条件的筛选第42-50页
        4.2.1 筛选试验设计第42-43页
        4.2.2 实验方案和结果第43-45页
        4.2.3 合成条件对草酸亚铁性能的影响第45-50页
    4.3 单因素条件对草酸亚铁性能的影响第50-54页
        4.3.1 实验方案第50页
        4.3.2 温度对草酸亚铁纯度与粒径的影响第50-51页
        4.3.3 硫酸亚铁浓度对草酸亚铁纯度与粒径的影响第51-52页
        4.3.4 陈化时间对草酸亚铁纯度与粒径的影响第52-53页
        4.3.5 表面活性剂添加比例对草酸亚铁纯度与粒径的影响第53-54页
    4.4 响应曲面法优化电池级草酸亚铁合成条件第54-67页
        4.4.1 优化实验设计——中心组合设计(CCD)第54-55页
        4.4.2 实验方案和结果第55-57页
        4.4.3 中心组合实验对草酸亚铁合成条件优化第57-65页
        4.4.4 最佳优化条件下合成草酸亚铁性能研究第65-67页
    4.5 表面活性剂对草酸亚铁形貌的影响第67-72页
        4.5.1 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影响第67-69页
        4.5.2 表面活性剂比例的影响第69-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5.1 本文结论第74页
    5.2 论文不足之处以及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附录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酶在燃煤电厂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论法定抵销权的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