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综述部分 | 第11-47页 |
1.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概述 | 第11-23页 |
1.1.1 MSCs生物学特性 | 第11-16页 |
1.1.2 MSCs归巢及其归巢分子 | 第16-23页 |
1.2 MSCs在临床中的应用 | 第23-28页 |
1.2.1 疾病治疗 | 第23-25页 |
1.2.2 治疗机制 | 第25-27页 |
1.2.3 安全性 | 第27页 |
1.2.4 存在问题 | 第27-28页 |
1.3 MSCs与炎症性肠病 | 第28-35页 |
1.3.1 炎症性肠病概述 | 第28-31页 |
1.3.2 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 第31-33页 |
1.3.3 MSCs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 第33-35页 |
1.4 工程化MSCs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7-56页 |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7-49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47-4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9-56页 |
2.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提取及培养 | 第49页 |
2.2.2 工程化BM-MSCs的构建 | 第49页 |
2.2.3 免疫印迹实验 | 第49-51页 |
2.2.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第51-52页 |
2.2.5 流式细胞分析实验 | 第52-53页 |
2.2.6 细胞增殖实验 | 第53页 |
2.2.7 细胞迁移实验 | 第53页 |
2.2.8 小鼠肠炎模型建立及其治疗方案 | 第53-54页 |
2.2.9 组织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 | 第54-55页 |
2.2.10 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实验 | 第55页 |
2.2.11 免疫荧光实验 | 第55-56页 |
2.3 数据统计 | 第56页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6-68页 |
3.1 工程化BM-MSCs的构建 | 第56-59页 |
3.1.1 BM-MSCs原代细胞扩大培养和鉴定 | 第56-57页 |
3.1.2 检测工程化BM-MSCs中CX3CR1水平 | 第57-58页 |
3.1.3 检测工程化BM-MSCs中IL-25水平 | 第58-59页 |
3.2 工程化BM-MSCs的表型及增殖分析 | 第59-61页 |
3.2.1 工程化BM-MSCs的表型分析 | 第59-60页 |
3.2.2 体外检测工程化BM-MSCs的增殖能力 | 第60-61页 |
3.3 工程化BM-MSCs的体外迁移能力 | 第61-63页 |
3.3.1 体外检测工程化BM-MSCs的迁移能力 | 第61-62页 |
3.3.2 小鼠肠炎模型中各器官CX3CL1的组织分布 | 第62-63页 |
3.4 工程化BM-MSCs尾静脉注射的分布情况 | 第63-64页 |
3.5 工程化BM-MSCs对小鼠肠炎的疗效 | 第64-68页 |
3.5.1 疗效观察 | 第64-65页 |
3.5.2 病理分析 | 第65-66页 |
3.5.3 髓过氧化物酶检测 | 第66-67页 |
3.5.4 炎症相关因子检测 | 第67-68页 |
4 小结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