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现代分子光化学简介 | 第11-12页 |
1.2 氢键 | 第12-13页 |
1.2.1 氢键作用 | 第12页 |
1.2.2 氢键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 第12-13页 |
1.3 基态和激发态 | 第13-15页 |
1.3.1 超快的电子激发态过程 | 第13-14页 |
1.3.2 基态和激发态性质的比较 | 第14-15页 |
1.4 激发态质子转移反应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 | 第16-19页 |
2.1.1 Thomas-Fermi模型(TF) | 第16-17页 |
2.1.2 Hohengerg-Kohn定理(HK) | 第17-19页 |
2.1.3 Kohn-Sham(沈吕九)方程(KS) | 第19页 |
2.2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 | 第19-20页 |
2.3 前线轨道理论(FMO) | 第20-21页 |
2.3.1 前线轨道理论概述 | 第20页 |
2.3.2 前线轨道理论在光化学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2.4 势能面 | 第21-24页 |
第3章 7-氮杂吲哚激发态链式质子转移的理论研究 | 第24-32页 |
3.1 引言 | 第24-26页 |
3.2 理论方法 | 第2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3.3.1 7AI-2H_2O体系的几何结构 | 第26-28页 |
3.3.2 电子光谱和分子前线轨道 | 第28-29页 |
3.3.3 质子转移机理 | 第29-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Bis-3,6-(2-benzoxazolyl)-pyrocatechol激发态质子转移机制的研究 | 第32-42页 |
4.1 引言 | 第32-34页 |
4.2 理论方法 | 第34-3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4.3.1 BBPC分子的几何结构 | 第35-37页 |
4.3.2 BBPC分子的电子光谱和分子前线轨道计算 | 第37-39页 |
4.3.3 势能面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