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应收账款融资相关概念 | 第14-20页 |
2.1 应收账款 | 第14-15页 |
2.1.1 应收账款的概念及特点 | 第14页 |
2.1.2 应收账款的作用 | 第14页 |
2.1.3 应收账款的代价 | 第14-15页 |
2.2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 第15-16页 |
2.2.1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概念 | 第15页 |
2.2.2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流程 | 第15-16页 |
2.3 应收账款保理融资 | 第16-17页 |
2.3.1 应收账款保理融资概念 | 第16页 |
2.3.2 应收账款保理融资流程 | 第16-17页 |
2.4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 | 第17-20页 |
2.4.1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概念 | 第17页 |
2.4.2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流程 | 第17-20页 |
第三章 A公司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0-29页 |
3.1 A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20-22页 |
3.1.1 A公司简介 | 第20页 |
3.1.2 A公司财务状况 | 第20-22页 |
3.2 A公司的融资现状 | 第22-26页 |
3.2.1 A公司内源融资现状 | 第23-24页 |
3.2.2 A公司外源融资现状 | 第24-25页 |
3.2.3 A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3.3 A公司应收账款融资需求分析 | 第26-29页 |
3.3.1 A公司应收账款问题的产生 | 第26-27页 |
3.3.2 A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成本 | 第27-28页 |
3.3.3 A公司应收账款融资需求的产生 | 第28-29页 |
第四章 A公司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选择 | 第29-36页 |
4.1 A公司采取应收账款融资需满足的条件 | 第29页 |
4.2 A公司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4.2.1 融资成本 | 第29-32页 |
4.2.2 其他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4.3 A公司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确定 | 第33页 |
4.4 A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 第33-36页 |
4.4.1 政策方面 | 第33-34页 |
4.4.2 企业方面 | 第34-36页 |
第五章 A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方案的设计 | 第36-51页 |
5.1 A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主要参与方和总流程 | 第36-39页 |
5.1.1 A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主要参与方 | 第36-37页 |
5.1.2 A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总流程 | 第37-39页 |
5.2 A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方案的产品设计 | 第39-43页 |
5.2.1 选择基础资产 | 第39-41页 |
5.2.2 合格应收账款的转让 | 第41-42页 |
5.2.3 证券化产品设计 | 第42-43页 |
5.3 A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方案的流程设计 | 第43-51页 |
5.3.1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基本流程 | 第43-44页 |
5.3.2 SPV设立方式的设计 | 第44-45页 |
5.3.3 信用增级方式设计 | 第45-50页 |
5.3.4 证券化产品的销售 | 第50-51页 |
第六章 A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1-54页 |
6.1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 第51页 |
6.2 保证内部增级顺利实施 | 第51页 |
6.3 提高现金流预测准确性 | 第51-52页 |
6.4 加强与信用评级机构的配合 | 第52页 |
6.5 SPV风险防范 | 第52-53页 |
6.6 债务人违约风险的防范 | 第53页 |
6.7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第53页 |
6.8 发展中介服务机构 | 第53-5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4-5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7.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