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2章 公共产品理论视域下的公共体育场馆 | 第14-29页 |
2.1 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4-24页 |
2.1.1 公共产品提供与生产 | 第14-17页 |
2.1.2 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 | 第17-21页 |
2.1.3“竞争性”公共产品 | 第21-24页 |
2.2 公共产品理论对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的内在要求 | 第24-27页 |
2.2.1 公共体育场馆的服务方式不应由政府单方提供 | 第24-26页 |
2.2.2 公共体育场馆应该更多体现出公益性 | 第26页 |
2.2.3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的体制定位是“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 | 第26-27页 |
2.3 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及其特性 | 第27-29页 |
第3章 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不足的体现及其原因 | 第29-36页 |
3.1 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不足的表现 | 第29-33页 |
3.1.1 牺牲公益性来维持正常运营 | 第29-30页 |
3.1.2 场地租赁造成公益性开放空间不足 | 第30-31页 |
3.1.3 公益性开放时间段内的场地使用率较低 | 第31-33页 |
3.1.4 无法承担大型文化集会活动 | 第33页 |
3.2 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不足的原因 | 第33-36页 |
3.2.1 单一的体育场馆功能和结构 | 第33页 |
3.2.2 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中存在缺陷 | 第33-34页 |
3.2.3 经营模式(机制)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 第34-35页 |
3.2.4 一些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未考虑后续使用问题 | 第35-36页 |
第4章 美国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体现公益化的做法及经验 | 第36-42页 |
4.1 美国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体现公益化的做法 | 第36-39页 |
4.2 美国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体现公益化的经验 | 第39-42页 |
第5章 充分实现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的对策 | 第42-47页 |
5.1 实现功能结构的多样化 | 第42-43页 |
5.2 筹集资金投入渠道多元化 | 第43-45页 |
5.3 采取灵活的经营模式 | 第45页 |
5.4 对不同体育场馆实行分类管理 | 第45-46页 |
5.5 体育场馆建设与后续使用统一考虑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