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国内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页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7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状况分析 | 第19-26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概况 | 第19-22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的基础条件 | 第19-20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地区接待游客情况 | 第20-21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发展成就及问题 | 第21-22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22-24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面临的机遇 | 第22-23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面临的挑战 | 第23-24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肩负的历史任务 | 第24-26页 |
·响应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区的建设的呼唤 | 第24页 |
·满足广西北部湾滨海地区的环境保护的需要 | 第24-25页 |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第26-39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 第26-29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的区域环境支撑能力评价 | 第29-31页 |
·经济子系统的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 第29-30页 |
·社会子系统的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 第30页 |
·基础设施子系统的支撑能力较强 | 第30页 |
·环境子系统的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 第30-31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业现状评价 | 第31-34页 |
·经济子系统现状不佳 | 第32页 |
·基础资源子系统现状不佳 | 第32页 |
·环境子系统现状不佳 | 第32-34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业趋势评价 | 第34-35页 |
·经济子系统趋势不容乐观 | 第34页 |
·基础设施子系统总体趋势良好 | 第34页 |
·环境子系统趋势良好 | 第34-35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协调能力评价 | 第35-37页 |
·经济子系统的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 第35-36页 |
·社会子系统的协调能力薄弱 | 第36页 |
·环境子系统的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 第36-37页 |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 第39-67页 |
·采取集约型旅游经营方式 | 第39-46页 |
·改革旅游企业 | 第39-42页 |
·推行循环型旅游模式 | 第42-46页 |
·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的统一 | 第46-53页 |
·着力提高游客满意度 | 第46-49页 |
·建立健全社区参与机制 | 第49-50页 |
·严格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 | 第50-53页 |
·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 第53-58页 |
·推进发展传统观光旅游 | 第53-54页 |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 第54-57页 |
·积极发展专项旅游 | 第57-58页 |
·齐抓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 | 第58-67页 |
·推进发展国内旅游 | 第58-60页 |
·突破发展入境旅游 | 第60-64页 |
·综合利用内外部力量推动发展 | 第64-67页 |
第六章 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 | 第67-71页 |
·旅游循环经济相关政策 | 第67-68页 |
·政府层面政策 | 第67页 |
·旅游企业层面政策 | 第67-68页 |
·社会层面政策 | 第68页 |
·旅游社区参与相关政策 | 第68-69页 |
·民主政策 | 第68页 |
·经济政策 | 第68-69页 |
·文化政策 | 第69页 |
·旅游产业政策 | 第69-71页 |
·增加资金投入 | 第69页 |
·加大扶持力度 | 第69-70页 |
·完善用地制度 | 第70页 |
·加快"两国一城"进程 | 第70-71页 |
结束语 | 第71-73页 |
一、本文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二、不足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