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介绍 | 第14-17页 |
1.2.1 社交媒体 | 第14-16页 |
1.2.2 准社会交往 | 第16-17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1.5.1 文献分析法 | 第21-22页 |
1.5.2 深度访谈 | 第22页 |
1.5.3 参与式观察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社交媒体时代准社会交往的媒介环境 | 第24-28页 |
2.1 社交媒体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 第24-25页 |
2.2 加剧的媒介融合 | 第25页 |
2.3 传者和受众双方界限的模糊化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社交媒体环境下准社会交往的表现与受众表达 | 第28-44页 |
3.1 受众与真实人物的准社会交往 | 第28-32页 |
3.1.1 "粉丝"与名人崇拜 | 第28-29页 |
3.1.2 准社会交往下媒介人物的粉丝号召力 | 第29-31页 |
3.1.3 受众的深度卷入 | 第31-32页 |
3.2 受众与虚拟角色的准社会交往 | 第32-39页 |
3.2.1 "御宅族"与准社会交往 | 第32-33页 |
3.2.2 网游媒体中受众的准社会交往与表达 | 第33-39页 |
3.3 受众与拟人化账号的准社会交往 | 第39-44页 |
第四章 社交媒体环境下准社会交往的新特征 | 第44-53页 |
4.1 受众与媒介人物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准社会交往程度更高 | 第44-45页 |
4.2 单方面的准社会交往有了双向互动的可能 | 第45-46页 |
4.3 虚拟社群粉丝文化和粉丝经济 | 第46-48页 |
4.4 社交媒体环境下消极的准社会交往 | 第48-50页 |
4.5 比以往更加脆弱的准社会交往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附录一: 访谈问题提纲 | 第60-62页 |
附录二: 受访者简介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