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牙釉质的概述 | 第12-13页 |
1.2 釉成熟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3 釉质矿化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6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人AMTN基因的克隆及pET-28a(+)-AMTN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7-33页 |
2.1 材料 | 第17-20页 |
2.2 方法 | 第20-28页 |
2.2.1 人AMTN基因的克隆 | 第20-22页 |
2.2.2 pMD18-T-AMTN克隆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22-26页 |
2.2.3 pET-28a(+)-AMTN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26-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2.3.1 AMTN基因的克隆 | 第28-29页 |
2.3.2 pMD-18T-AMTN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9-30页 |
2.3.3 pET-28a(+)-AMTN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人AMTN蛋白的原核诱导表达及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3-42页 |
3.1 材料 | 第33-34页 |
3.2 方法 | 第34-38页 |
3.2.1 人AMTN蛋白的原核诱导表达 | 第34-35页 |
3.2.2 重组质粒pET-28a(+)-AMTN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5-36页 |
3.2.3 SDS-PAGE电泳与考马斯亮蓝染色 | 第36-3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3.3.1 pET-28a(+)-AMTN BL21(DE3)重组表达菌株的鉴定 | 第38页 |
3.3.2 pET-28a(+)-AMTN BL21(DE3)重组表达菌株的诱导表达 | 第38-39页 |
3.3.3 pET-28a(+)-AMTN BL21(DE3)表达菌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9页 |
3.3.4 pET-28a(+)-AMTN RossetaTM表达菌的诱导表达 | 第39-40页 |
3.3.5 pET-28a(+)-AMTN RossetaTM表达菌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AMTN蛋白大量表达、纯化及鉴定 | 第42-49页 |
4.1 材料 | 第42-43页 |
4.2 方法 | 第43-46页 |
4.2.1 AMTN蛋白大量诱导表达 | 第43-44页 |
4.2.2 AMTN蛋白的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 | 第44页 |
4.2.3 Resource Q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 | 第44-45页 |
4.2.4 AMTN蛋白收集 | 第45页 |
4.2.5 Western blot检测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4.3.1 AMTN蛋白经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 | 第46-47页 |
4.3.2 AMTN蛋白经Resource Q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 | 第47-48页 |
4.3.3 Western blot鉴定 | 第48页 |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AMTN蛋白引导矿化能力的研究 | 第49-56页 |
5.1 材料 | 第49页 |
5.2 方法 | 第49-51页 |
5.2.1 人牙片的制备及处理 | 第49-50页 |
5.2.2 矿化液及蛋白储备液的配制 | 第50页 |
5.2.3 AMTN蛋白的自组装 | 第50页 |
5.2.4 AMTN蛋白引导牙体组织的再矿化 | 第50页 |
5.2.5 AMTN蛋白自组装TEM分析 | 第50页 |
5.2.6 沉积物的表征 | 第50-51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5.3.1 AMTN蛋白自组装TEM分析 | 第51-52页 |
5.3.2 晶体微观形貌SEM分析 | 第52-54页 |
5.3.3 XRD分析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7页 |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56页 |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