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化学论文--环境分析化学论文

有机污染物溶解度的定量构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前言第9-18页
    1.1 定量构效关系第9-10页
        1.1.1 定量构效关系(QSAR)含义和意义第9页
        1.1.2 定量构效关系(QSAR)发展历史第9-10页
    1.2 定量构效关系常用到的描述符第10-13页
        1.2.1 二维QSAR描述符第10-11页
        1.2.2 三维QSAR描述符第11-12页
        1.2.3 二维和三维QSAR描述符的比较第12-13页
    1.3 定量构效关系的计算方法第13-15页
        1.3.1 线性方法第13-14页
        1.3.2 非线性方法第14-15页
    1.4 有机污染物溶解度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1 基于实验测量数据建立模型第16页
        1.4.2 基于计算为描述符建立模型第16-17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7-18页
2 有机污染物溶解度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第18-27页
    2.1 分子结构优化方法第18-20页
        2.1.1 HyperChem 7.0软件第18页
        2.1.2 系统优化方法第18-19页
        2.1.3 具体分子优化举例第19-20页
    2.2 分子结构量化和范数指数第20-25页
        2.2.1 分子结构量化第20-25页
        2.2.2 范数指数第25页
    2.3 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第25-27页
        2.3.1 模型的构建第25页
        2.3.2 模型评价方法第25-27页
3 酚类有机污染物溶解度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第27-35页
    3.1 酚类有机物第27页
    3.2 实验方法第27-31页
        3.2.1 数据库第27-28页
        3.2.2 计算方法第28-3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1-34页
        3.3.1 酚类有机物溶解度QASR模型第31-32页
        3.3.2 留一交叉验证第32-33页
        3.3.3 Y随机化验证第33页
        3.3.4 应用域验证第33-34页
    3.4 结论第34-35页
4 多氯联苯类有机污染物溶解度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第35-43页
    4.1 多氯联苯类有机物第35页
    4.2 实验方法第35-39页
        4.2.1 数据库第35-37页
        4.2.2 计算方法第37-3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9-42页
        4.3.1 PCB溶解度QASR模型第39-40页
        4.3.2 留一交叉验证第40-41页
        4.3.3 Y随机化验证第41页
        4.3.4 应用域验证第41-42页
    4.4 结论第42-43页
5 羧酸类有机污染物溶解度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第43-52页
    5.1 羧酸类有机物第43页
    5.2 实验方法第43-48页
        5.2.1 数据库第43-47页
        5.2.2 计算方法第47-4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8-51页
        5.3.1 羧酸类同系物溶解度QASR模型第48-49页
        5.3.2 留一交叉验证第49-50页
        5.3.3 Y随机化验证第50-51页
        5.3.4 应用域验证第51页
    5.4 结论第51-52页
6 有机污染物溶解度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第52-64页
    6.1 实验方法第52-54页
        6.1.1 数据库第52页
        6.1.2 计算方法第52-54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54-63页
        6.2.1 有机污染物溶解度QASR模型第54-61页
        6.2.2 留一交叉验证第61-62页
        6.2.3 Y随机化验证第62页
        6.2.4 应用域验证第62-63页
    6.3 结论第63-64页
7 结论第64-65页
8 展望第65-66页
9 参考文献第66-73页
1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3-74页
11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苯甲酸生产废水中有物分离及生物滤床净化处理
下一篇:底栖生物扰动对河口沉积物中PBDEs迁移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