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铁皮石斛内生菌根真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 石斛属植物菌根的结构及特点第10-11页
    2 石斛属植物菌根真菌的多样性第11页
    3 菌根真菌对石斛属植物的作用第11-12页
        3.1 菌根真菌对石斛属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第11-12页
        3.2 菌根真菌对石斛属植物药用成分的影响第12页
        3.3 石斛属植物促生菌的筛选及利用第12页
    4 石斛属植物菌根的研究趋势第12-16页
        4.1 石斛属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第13页
        4.2 石斛属植物不同菌根真菌间的协同作用研究第13页
        4.3 石斛属植物及其菌根真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第13-14页
        4.4 菌根真菌活性成分研究第14-16页
第二章 铁皮石斛优良菌根真菌的分离和筛选第16-2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6-17页
        1.1 材料第16-17页
        1.2 方法第17页
            1.2.1 菌根真菌初分离和纯培养第17页
            1.2.2 感染铁皮石斛组培苗第1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7-19页
        2.1 菌根真菌的初分离与纯培养第17-19页
        2.2 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真菌感染效果第19页
    3 结论第19-20页
第三章 菌根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第20-42页
    第一节 不同氮源对铁皮石斛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第20-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1.1 试验材料第20-21页
            1.2 供试菌种第21页
            1.3 培养基制备第21页
            1.4 接种及培养方法第21页
            1.5 测量方法第21-22页
                1.5.1 菌丝生长速度的测量第21-22页
                1.5.2 菌丝体干重的测量第22页
            1.6 数据处理第2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2-31页
            2.1 不同氮源对铁皮石斛菌根真菌生长速度的影响第22-26页
            2.2 不同氮源对铁皮石斛菌丝干重的影响第26-31页
        3 结论与讨论第31-32页
    第二节 不同基质对铁皮石斛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第32-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1.1 试验材料第32页
            1.2 供试菌株第32页
            1.3 培养基第32页
            1.4 方法第32-33页
                1.4.1 菌种的培养第32页
                1.4.2 基质的准备第32-33页
                1.4.3 接种第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1-42页
第四章 铁皮石斛优良菌根真菌的筛选第42-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1.1 供试菌种的培养第42页
        1.2 铁皮石斛菌根化植株的培育第42-43页
        1.3 铁皮石斛菌根形态结构观察与侵染程度的测定第43页
        1.4 菌根对铁皮石斛促生效果的比较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2.1 不同处理铁皮石斛菌根化程度的比较第43-44页
        2.2 铁皮石斛根组织的菌根化状况检测第44页
        2.3 不同菌根化铁皮石斛生长量的比较第44-45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5-48页
第五章 铁皮石斛优良共生菌的促生机理初探第48-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1.1 供试植株第48页
        1.2 方法第48-49页
            1.2.1 矿质元素含量测定第48-49页
            1.2.2 根系活力测定第49页
            1.2.3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49页
        1.3 数据处理第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2.1 不同接种处理铁皮石斛植株的矿质元素比较第49-50页
        2.2 不同接种处理铁皮石斛植株的根系活力测定第50页
        2.3 不同接种处理铁皮石斛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测定第50-51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1-52页
第六章 铁皮石斛优良菌根真菌的抗病机理初探第52-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1.1 实验材料第52页
        1.2 病原菌接种第52-53页
        1.3 感病率、感病指数计算第53页
        1.4 酶活性的测定第53-54页
            1.4.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53页
            1.4.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53-54页
            1.4.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第54页
            1.4.4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第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59页
        2.1 不同处理铁皮石斛的抗病能力比较第54-55页
        2.2 细胞膜保护酶的调节作用第55-59页
            2.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第55-56页
            2.2.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第56-57页
            2.2.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第57-58页
            2.2.4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第58-59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9-61页
        3.1 不同处理铁皮石斛的抗病性评价第59页
        3.2 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第59-60页
        3.3 PAL活性的变化第60页
        3.4 PPO活性的变化第60-61页
    4 小结第61-62页
第七章 铁皮石斛优良共生真菌的鉴定第62-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1.1 供试真菌第62页
        1.2 真菌鉴定方法第62-63页
            1.2.1 形态鉴定第62-63页
                1.2.1.1 培养性状的观察要点第62-63页
                1.2.1.2 微观形态的观察要点第63页
            1.2.2 分子鉴定第63页
    2 结果分析第63-68页
        2.1 JSNL003的鉴定结果第63-65页
            2.1.1 形态鉴定第63-64页
            2.1.2 分子鉴定第64-65页
        2.2 JSNL004的鉴定结果第65-68页
            2.2.1 形态鉴定第65页
            2.2.2 分子鉴定第65-68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第68-70页
    1 全文总结第68页
    2 讨论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稻草的效果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萝卜NBS-LRR与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鉴定及表达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