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定向增发折价的成因研究--基于大股东及机构投资者的视角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4-18页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 本文的逻辑思路及框架结构第16-17页
    1.3 本文的预期贡献第17-18页
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8-26页
    2.1 不同发行对象与定向增发折价差异的研究第18-20页
    2.2 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折价成因研究第20-22页
    2.3 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折价成因研究第22-24页
    2.4 对国内外文献的简要评析第24-26页
3. 定向增发折价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第26-39页
    3.1 定向增发折价的理论基础第26-32页
        3.1.1 利益输送假说(Tunneling)第26-28页
        3.1.2 信息不对称假说第28-30页
        3.1.3 流动性补偿假说第30-31页
        3.1.4 监督成本补偿假说第31页
        3.1.5 管理层机会主义假说第31-32页
    3.2 本文的理论解释第32-34页
    3.3 研究假设第34-39页
        3.3.1 不同发行对象增发折价率差异的研究假设第34页
        3.3.2 流动性成本与不同发行对象增发折价的研究假设第34-35页
        3.3.3 利益输送与大股东增发折价的研究假设第35-36页
        3.3.4 信息不对称与机构投资者增发折价的研究假设第36-39页
4. 实证研究设计第39-48页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第39-41页
    4.2 变量选取与定义第41-46页
        4.2.1 被解释变量第41-42页
        4.2.2 解释变量第42-44页
        4.2.3 控制变量第44-46页
    4.3 实证模型设计第46-48页
        4.3.1 衡量不同发行对象折价率差异的模型第46页
        4.3.2 衡量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流动性成本的模型第46-47页
        4.3.3 衡量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模型第47页
        4.3.4 衡量机构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模型第47-48页
5.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48-64页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8-50页
    5.2 不同发行对象增发折价率差异的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5.2.1 对模型4-1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第50-51页
        5.2.2 对模型4-1的异方差检验第51-52页
        5.2.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2-53页
    5.3 流动性成本与不同发行对象增发折价的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3-55页
        5.3.1 对模型4-2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第53页
        5.3.2 对模型4-2的异方差检验第53-54页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4-55页
    5.4 利益输送与大股东增发折价的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5.4.1 对模型4-3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第55-56页
        5.4.2 对模型4-3的异方差检验第56页
        5.4.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6-58页
    5.5 信息不对称与机构投资者增发折价的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8-61页
        5.5.1 对模型4-4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第58-59页
        5.5.2 对模型4-4的异方差检验第59页
        5.5.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9-61页
    5.6 稳健性检验第61-64页
6. 本文的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第64-67页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第64-65页
    6.2 政策建议第65-66页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后记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优化与设计
下一篇: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定向增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