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车安全运行人机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2章 公交车人机系统分析 | 第20-27页 |
| ·公交车人机系统 | 第20-22页 |
| ·公交车驾驶员特征 | 第21页 |
| ·公交车特征 | 第21页 |
| ·人机界面特征 | 第21-22页 |
| ·公交车人机特性 | 第22-24页 |
| ·驾驶员感知特性 | 第22-23页 |
| ·驾驶员操纵特性 | 第23-24页 |
| ·公交车运行特性 | 第24页 |
| ·公交车安全运行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公交车人机特性试验设计 | 第27-39页 |
| ·实车试验方案设计 | 第27-32页 |
| ·驾驶员样本设计 | 第27-28页 |
| ·试验路段选择 | 第28-29页 |
| ·试验测试系统构成 | 第29-31页 |
| ·试验车辆参数 | 第31-32页 |
| ·试验过程设计 | 第32页 |
| ·模拟试验方案设计 | 第32-36页 |
| ·试验条件设计 | 第33页 |
| ·试验场景建模 | 第33-35页 |
| ·模拟车辆 | 第35页 |
| ·模拟试验平台构成 | 第35页 |
| ·试验过程设计 | 第35-36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 ·位置坐标分析 | 第36-37页 |
| ·样本库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4章 公交车人机特性的实车试验分析 | 第39-49页 |
| ·驾驶员感知特性分析 | 第39-42页 |
| ·感知特性基本规律 | 第39-40页 |
| ·感知特性分布规律 | 第40-42页 |
| ·驾驶员操纵特性分析 | 第42-45页 |
| ·操纵特性基本规律 | 第42-43页 |
| ·操纵特性分布规律 | 第43-45页 |
| ·公交车运行特性 | 第45-46页 |
| ·公交车运行特性基本规律 | 第45-46页 |
| ·公交车运行特性分布规律 | 第46页 |
| ·公交车人机特性匹配关系分析 | 第46-48页 |
| ·人机特性运动关系 | 第46-47页 |
| ·人机特性耦合关系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公交车人机特性的模拟试验分析 | 第49-59页 |
| ·实车试验与模拟试验的对比分析 | 第49-53页 |
| ·模拟公交车人机特性分析 | 第49-50页 |
| ·公交车人机特性对比分析 | 第50-53页 |
| ·人机运动关系对比分析 | 第53页 |
| ·公交车安全运行人机特性 | 第53-58页 |
| ·干扰因素影响分析 | 第54页 |
| ·驾驶员感知特性 | 第54-55页 |
| ·驾驶员操纵特性 | 第55-56页 |
| ·公交车运行特性 | 第56-57页 |
| ·人机特性评价参数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公交车安全运行人机特性评价研究 | 第59-65页 |
| ·BP神经网络算法分析 | 第59-61页 |
| ·BP神经网络基本思想 | 第59-60页 |
| ·BP神经网络基本算法 | 第60-61页 |
| ·公交车安全运行人机特性评价模型 | 第61-64页 |
| ·模型设计 | 第61-62页 |
| ·样本数据 | 第62-64页 |
| ·样本训练与测试 | 第64页 |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页 |
| ·论文创新性 | 第65-66页 |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附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