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8-20页 |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 第2章 叙事学概述 | 第21-29页 |
| ·什么是叙事学 | 第21-24页 |
| ·叙事学的缘起与发展 | 第21页 |
| ·叙事的内容及作用 | 第21-22页 |
| ·预示叙事 | 第22-24页 |
| ·叙事学的“时序”理论 | 第24-25页 |
| ·叙事视角 | 第25-27页 |
| ·叙事视角的含义 | 第25-26页 |
| ·叙事视角的分类 | 第26-27页 |
| ·叙事视角的作用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3章 城市叙事空间 | 第29-35页 |
| ·记忆投射产生空间认知感 | 第29-30页 |
| ·城市空间是一种认知空间 | 第29-30页 |
| ·记忆投射产生空间认知感 | 第30页 |
| ·城市叙事空间 | 第30-32页 |
| ·城市叙事空间的概念界定 | 第30-31页 |
| ·叙事空间和空间叙事 | 第31-32页 |
| ·城市叙事空间的叙事方式 | 第32-34页 |
| ·文本叙事构建的叙事空间 | 第33-34页 |
| ·影像叙事构建的叙事空间 | 第34页 |
| ·图像叙事构建的叙事空间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叙事性城市空间表现手法 | 第35-53页 |
| ·空间序列的叙事性表达 | 第35-40页 |
| ·空间插叙 | 第35-36页 |
| ·空间倒叙 | 第36-38页 |
| ·空间并叙 | 第38-39页 |
| ·空间的跳叙和断叙 | 第39-40页 |
| ·主题片段的构成叙事性表达 | 第40-43页 |
| ·镜头的概念 | 第40-41页 |
| ·长镜头与叙事态度 | 第41页 |
| ·景深 | 第41-42页 |
| ·景框 | 第42-43页 |
| ·空间叙事的修辞手法 | 第43-46页 |
| ·逆转 | 第43-44页 |
| ·悬念 | 第44页 |
| ·隐喻 | 第44-45页 |
| ·省略 | 第45页 |
| ·重复 | 第45-46页 |
| ·空间的表情与氛围 | 第46-52页 |
| ·物质性材料 | 第47-49页 |
| ·非物质性材料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以中国电影交易中心为例解读城市空间叙事性表达 | 第53-65页 |
| ·中国电影交易中心方案概况 | 第53-55页 |
| ·项目背景 | 第53-54页 |
| ·区位概况 | 第54页 |
| ·设计理念 | 第54-55页 |
| ·总体布局 | 第55-56页 |
| ·功能分区 | 第55-56页 |
| ·交通道路系统 | 第56页 |
| ·中国电影交易中心叙事性解读 | 第56-64页 |
| ·空间序列的叙事性表达解读 | 第56-57页 |
| ·主题片段的叙事性表达解读 | 第57-62页 |
| ·材质符号的叙事性表达解读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语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