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含均三嗪结构聚芳醚的合成与表征

符号说明第1-9页
中文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引言第12-27页
   ·概述第12页
   ·含均三嗪结构高分子耐高温性能第12-18页
     ·聚芳醚类耐高温聚合物第13-14页
     ·均三嗪类耐高温材料研究现状第14-18页
   ·含均三嗪结构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第18-22页
     ·均三嗪类材料的荧光性能第18页
     ·均三嗪类材料在发光领域研究应用现状第18-22页
   ·论文的课题依据与研究思路第22-27页
     ·2,4-二(4-氟苯基)6苯基-1,3,5-三嗪第22-23页
     ·6-(4-羟基苯基)哒嗪3(2-氢)酮第23页
     ·含磷单体DOPO-PhOH的合成第23-24页
     ·2,4,6-三(4-氟苯基)-1,3,5-三嗪第24-25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27页
2 实验部分第27-37页
   ·化学药品与试剂第27页
   ·分析测试与仪器第27-28页
   ·单体的合成第28-32页
     ·2,4-二(4-氟苯基)6苯基-1,3,5-三嗪的制备第28-30页
     ·2,4,6-三(4-氟苯基)-1,3,5-三嗪的制备第30-31页
     ·6-(4-羟基苯基)哒嗪3(2-氢)酮(HPZ)的制备第31页
     ·含磷单体DOPO-PhOH的制备第31-32页
   ·聚合物的合成第32-35页
     ·不同BFPT/DFBP配比的系列聚芳醚PAEKPTs的合成第32-33页
     ·不同DOPO-PhOH/HPZ配比的含均三嗪结构的系列聚芳醚PAEPTs的合成第33-34页
     ·含均三嗪结构交联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4-35页
   ·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测试第35-36页
     ·灭菌预处理及培养基的配制第35-36页
     ·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的相容性测试第36页
   ·荧光标记大肠杆菌第36-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73页
   ·聚合反应条件的确定第37-39页
     ·反应溶剂的选择第37-38页
     ·带水剂的选用第38页
     ·碱(K2CO3)用量的选择第38页
     ·聚合反应浓度的影响第38-39页
     ·聚合反应时间的影响第39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9-73页
     ·2,4-二(4-氟苯基)6苯基-1,3,5-三嗪的合成和纯化第39-45页
       ·合成条件优化第39-41页
       ·粗品纯化第41-42页
       ·结构测试第42-44页
       ·反应机理假设第44-45页
     ·不同BFPT/DFBP配比的系列聚芳醚PAEKPTs的合成第45-55页
       ·单体合成与结构测试第45-47页
       ·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测试第47-50页
       ·溶解性与粘度测试第50-51页
       ·聚芳醚PAEKPTs的热性能测试第51-55页
       ·聚合物PAEKPTs系列的结晶性能测试第55页
     ·不同DOPO-PhOH/HPZ配比的含均三嗪结构的系列聚芳醚的合成第55-63页
       ·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测试第55-58页
       ·溶解性与粘度测试第58-60页
       ·聚合物PAEPTs的热性能测试第60-63页
       ·聚合物PAEKPTs系列的结晶性能测试第63页
     ·基于 2,4,6-三(4-氟苯基)-1,3,5-三嗪的交联聚芳醚的制备和应用第63-73页
       ·单体的合成与结构测试第63-67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第67页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测试第67-70页
       ·聚合物的荧光性测试第70-71页
       ·聚合物与大肠杆菌的生物相容性测试第71-72页
       ·大肠杆菌的荧光标记第72-73页
4 讨论第73-76页
   ·2,4-二(4-氟苯基)6苯基-1,3,5-三嗪的高效合成与纯化第73页
   ·不同BFPT/DFBP配比的系列聚芳醚PAEKPTs的合成第73-74页
   ·不同DOPO-PhOH/HPZ配比的含均三嗪结构的系列聚芳醚的合成第74页
   ·基于 2,4,6-三(4-氟苯基)-1,3,5-三嗪的交联聚芳醚的制备和应用第74-76页
5 结论第76-77页
6 创新之处第77-78页
7 参考文献第78-83页
8 致谢第83-84页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类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催化研究
下一篇:分散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水体中的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