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全息的高精度检测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数字全息技术概论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 2 数字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5-24页 |
| ·数字全息检测的记录和再现原理 | 第15-18页 |
| ·全息记录的物理过程描述 | 第15-16页 |
| ·数字全息检测的再现原理 | 第16-18页 |
| ·数字全息的再现算法 | 第18-22页 |
| ·菲涅尔变换重建法 | 第18-19页 |
| ·角谱重建算法 | 第19-21页 |
| ·卷积重建算法 | 第21-22页 |
| ·数字全息的位相信息的获取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数字全息记录与再现的仿真研究 | 第24-31页 |
| ·仿真的数学模型及流程 | 第24-25页 |
| ·仿真的数学模型基础 | 第24-25页 |
| ·仿真的流程 | 第25页 |
| ·模拟的再现结果及其分析 | 第25-30页 |
| ·去除零级像和共轭像 | 第26-27页 |
| ·物参夹角和记录距离的改变 | 第27-29页 |
| ·球面波的记录和再现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4 数字全息检测系统的搭建及全息图的采集 | 第31-41页 |
| ·实验原理 | 第31页 |
| ·提高系统分辨率的措施 | 第31-33页 |
| ·误差抑制的措施 | 第33-34页 |
| ·数字全息记录的基本条件分析 | 第34-37页 |
| ·光源与最小记录距离的分析 | 第34-36页 |
| ·参考光与物光夹角的分析 | 第36-37页 |
| ·器件的选取及系统的搭建 | 第37-40页 |
| ·器件的选取 | 第37-38页 |
| ·系统的搭建及实验图像的采集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5 重建算法研究及实验数据处理 | 第41-58页 |
| ·算法处理流程图 | 第41-42页 |
| ·数字全息的位相重建算法 | 第42-49页 |
| ·预处理算法 | 第42-44页 |
| ·再现算法 | 第44页 |
| ·解包裹算法 | 第44-46页 |
| ·最小二乘法解包裹 | 第46-47页 |
| ·枝切截断法解包裹 | 第47-49页 |
| ·相位畸变补偿算法 | 第49-51页 |
| ·重建结果及分析 | 第51-55页 |
| ·算法处理的GUI界面 | 第55-56页 |
| ·影响分辨率的因素分析 | 第56-57页 |
| ·结构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 ·重建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