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鸦葱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8-15页 |
| ·鸦葱属植物资源概况 | 第8-9页 |
| ·本草考证 | 第8页 |
| ·鸦葱属植物形态 | 第8-9页 |
| ·鸦葱属植物资源分布 | 第9页 |
| ·鸦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 第9-13页 |
| ·鸦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 第9-12页 |
| ·鸦葱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 第12-13页 |
| ·药性及主治功效 | 第12页 |
| ·现代药理作用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叉枝鸦葱化学成分预试及总酚含量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15-2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15页 |
| ·化学成分试验方法 | 第15-18页 |
| ·预试液的制备 | 第15-16页 |
| ·预试样液检测方式 | 第16页 |
| ·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0页 |
| ·系统化学预试法研究结果 | 第19-20页 |
| ·总酚含量动态追踪的结果 | 第20页 |
| ·讨论 | 第20页 |
| ·结论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叉枝鸦葱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季节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21-2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1-24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 ·芦丁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1页 |
| ·叉枝鸦葱总黄酮的提取 | 第21-22页 |
| ·显色条件的考察 | 第22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2-23页 |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23页 |
| ·均匀设计法优化叉枝鸦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 第23-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 ·均匀实验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24页 |
| ·水浴回流工艺的筛选 | 第24-25页 |
| ·超声-微波协同工艺的筛选 | 第25页 |
| ·工艺条件的验证 | 第25页 |
| ·总黄酮季节性变化规律实验结果 | 第25-26页 |
| ·讨论 | 第26-27页 |
| ·实验设计的选择 | 第26页 |
| ·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26页 |
| ·总黄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26-27页 |
| ·结论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叉枝鸦葱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 第28-3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 ·叉枝鸦葱粗提物的制备 | 第28页 |
| ·叉枝鸦葱粗提物的分离、纯化和检测 | 第28-29页 |
| ·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 ·柱层析分离结果 | 第29页 |
| ·波谱图分析结果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页 |
| ·波谱解析附图 | 第30-34页 |
| 第五章 叉枝鸦葱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4-4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6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4页 |
| ·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 ·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的测定及动力学研究 | 第34-35页 |
|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35页 |
| ·还原力的测定 | 第35页 |
|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35-36页 |
| ·脂肪酸GC-MS 分析及抗脂质氧化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4页 |
| ·叉枝鸦葱总黄酮对DPPH 自由基清除及动力学研究结果 | 第36-40页 |
| ·叉枝鸦葱总黄酮对ABTS~+自由基清除结果 | 第40-41页 |
|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 第41页 |
| ·还原力测定结果 | 第41页 |
| ·脂肪酸GC-MS 分析及抗脂质氧化 | 第41-44页 |
| ·讨论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