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的研究 | 第11-13页 |
·国外的研究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期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4-15页 |
·预期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述略 | 第16-29页 |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本体观 | 第16-20页 |
·儒家生态本体观 | 第16-17页 |
·道家的生态本体观 | 第17-19页 |
·中国大乘佛学的生态本体观 | 第19-20页 |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价值观 | 第20-23页 |
·天人合德的生态价值观 | 第21页 |
·“物无贵贱”的生态价值观 | 第21-22页 |
·众生平等、无情有性的生态价值观 | 第22-23页 |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对待生态的实践观 | 第23-29页 |
·儒家保护生态系统的实践观 | 第23-25页 |
·道家保护生态系统的实践观 | 第25-26页 |
·中国大乘佛学保护生态系统的实践观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当代青少年生态价值观及其行为现状分析 | 第29-36页 |
·当代青少年对生态环境的知行现状 | 第29-33页 |
·当代青少年生态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3-36页 |
·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对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影响 | 第33-34页 |
·学校对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缺失 | 第34页 |
·家庭对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欠缺 | 第34-35页 |
·青少年自身无法做到知行相结合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对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的启示意义 | 第36-40页 |
·树立青少年“仁爱”的生态道德观念 | 第36-37页 |
·“仁,爱人以及物” | 第36页 |
·心中有“生意” | 第36-37页 |
·培养青少年“朴素”的生态道德追求 | 第37-38页 |
·“少私寡欲“的生态道德追求 | 第37页 |
·“返朴归真”的生态道德精神 | 第37-38页 |
·“心净则自然净”的生态道德目标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教育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的途径 | 第40-44页 |
·增强传统生态思想对于青少年树立文明生态价值观的影响 | 第40页 |
·加强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方式多元化 | 第40-41页 |
·提高教育者的传统生态道德素养 | 第40页 |
·发挥课堂授课教育的优势 | 第40-41页 |
·举办丰富有趣的生态文化教育活动 | 第41页 |
·强化家庭在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的作用 | 第41-42页 |
·提高父母的生态道德素养 | 第42页 |
·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 | 第42页 |
·加强新闻、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力度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