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文中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表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 ·不同利用方式与草地群落多样性特征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 ·土壤有机碳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 ·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 第14-19页 |
| ·碳库管理指数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意义 | 第19-21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样地设计 | 第21-22页 |
| ·取样方法 | 第22页 |
| ·主要研究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2-25页 |
| ·土壤基本化学性质的测定 | 第22页 |
| ·土壤颗粒碳的测定 | 第22-23页 |
| ·土壤易氧化碳的测定 | 第23页 |
| ·土壤微生物碳的测定 | 第23-24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2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不同利用方式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 第25页 |
| ·不同利用方式草地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表征 | 第25页 |
| ·不同利用方式草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对土壤质量的指示 | 第25-26页 |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 第3章 不同利用方式草地植物群落特征 | 第27-31页 |
| ·不同利用方式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 | 第27页 |
| ·不同利用方式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 | 第27-28页 |
| ·不同利用方式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表征 | 第31-41页 |
|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 第31-32页 |
|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活性组分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表征 | 第32-37页 |
|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颗粒有机碳及其分配比例变化特征 | 第32-33页 |
|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易氧化碳及其分配比例变化特征 | 第33-35页 |
|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碳变化特征 | 第35-36页 |
| ·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对其他土壤性质的指示作用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5章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分析 | 第41-45页 |
|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特征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 第41-43页 |
| ·碳库管理指数与草地群落多样性特征关系 | 第43页 |
| ·讨论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