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山水画的时空表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著发表及展览及获奖 | 第8-9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新中国山水画中的复合时空结构 | 第13-25页 |
| ·描绘“社会主义”的现实化时空 | 第15-16页 |
| ·抽象时空中的意识形态表现 | 第16-19页 |
| ·时空中的角色与人际互动 | 第19-25页 |
| 二、新中国山水画改革中的时空呈现 | 第25-66页 |
| ·传统型画家的时空错置 | 第26-37页 |
| ·新锐画家的速效填充 | 第37-43页 |
| ·政治文化实践与历史记忆的结合 | 第43-66页 |
| 三、新山水画中时空的象征性 | 第66-84页 |
| ·“象征性”的图景 | 第67-76页 |
| ·画面中的阶层新关系 | 第76-80页 |
| ·社会主义的“新观众” | 第80-84页 |
| 四、新山水画中的“地方感” | 第84-110页 |
| ·“外来者”的长安画派 | 第85-99页 |
| ·自我“家园”的江苏画院 | 第99-110页 |
| 五、新山水画中非地域性的“岭南”时空 | 第110-132页 |
| ·黎雄才、关山月的新山水画 | 第110-124页 |
| ·“岭南画派”:一个持续开放的概念 | 第124-132页 |
| 六、新时空中的缺席者 | 第132-145页 |
| ·新时空的抵御 | 第133-136页 |
| ·传统时空的迁移与延续 | 第136-145页 |
| 结语 | 第145-1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7-151页 |
| 致谢 | 第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