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县近50年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论文结构 | 第15-18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基础 | 第18-24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8-20页 |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 ·气候条件 | 第19页 |
| ·资源状况 | 第19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9-20页 |
| ·生态环境问题 | 第20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20-24页 |
| ·数据源 | 第20-21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21-22页 |
| ·波段选择 | 第22-24页 |
| 第3章 土地覆被遥感分类 | 第24-32页 |
| ·土地覆被分类系统 | 第24-25页 |
| ·遥感影像解译 | 第25-26页 |
| ·土地覆被分类 | 第26-32页 |
| ·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概念 | 第26-27页 |
| ·决策树分类 | 第27-32页 |
| 第4章 土地覆被变化综合分析 | 第32-48页 |
| ·若尔盖县土地覆被结构空间变化分析 | 第32-44页 |
| ·土地覆被类型面积转移矩阵计算 | 第32-40页 |
| ·土地覆被变化具体分析 | 第40-44页 |
| ·若尔盖县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 第44-48页 |
|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 | 第44-46页 |
|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 第46-48页 |
| 第5章 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48-58页 |
| ·驱动力定性分析 | 第48-52页 |
| ·自然因素 | 第48-50页 |
| ·人为因素 | 第50-52页 |
| ·鼠虫肆虐 | 第52页 |
| ·驱动力定量分析 | 第52-58页 |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53页 |
| ·指标体系选择 | 第53-54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54-58页 |
| 第6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治措施 | 第58-60页 |
| ·控制人口规模提高文化水平 | 第58页 |
|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 | 第58页 |
| ·加强防沙治沙和生态旅游 | 第58-59页 |
| ·湿地恢复 | 第59页 |
| ·依法加强保护力度 | 第59-60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9页 |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