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乌衣巷文学史研究初探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绪论第11-20页
 第一节 以文化意象为核心的文学史研究第11-15页
  一、典范文字符号背后的文化史与文学史第11-13页
  二、文学史研究的三个维度——历史、经典与意象第13-15页
 第二节 “乌衣巷”文学史的研究现状、方法与意义第15-20页
  一、研究现状第15-18页
  二、研究方法与意义第18-20页
第一章 江左衣冠:“乌衣巷”与王谢家族贵族文化特质第20-31页
 第一节 “乌衣巷”历史概述与周边环境变迁第20-22页
 第二节 “乌衣巷”的经典化与王谢家族贵族文化特质第22-31页
  一、“乌衣巷”与琅琊王氏第22-25页
  二、“乌衣巷”与陈郡谢氏第25-29页
  三、“乌衣巷”的文化意义与王谢家族第29-31页
第二章 金陵旧巷:都市空间与“乌衣巷”的经典化第31-40页
 第一节 “乌衣巷”的兴废意义面相与隋唐的金陵都邑第31-37页
  一、隋前金陵都邑的历代沿革第31-32页
  二、汉魏六朝的广陵都邑变迁与隋唐的扬州都市繁盛第32-34页
  三、隋唐金陵都邑的身份感失落:“乌衣巷”兴废意义面相的生发第34-37页
 第二节 “乌衣巷”的文学经典化及其都市胜景地位的确立第37-40页
第三章 国身通一:宋末元初“乌衣巷”对士人精神的介入第40-57页
 第一节 英雄气短:宋代衰世与士人的“乌衣巷”吟咏第41-49页
  一、志士恨长:两宋之交士人的无奈与愁苦第41-43页
  二、悲凉万古:南宋末年士人的愤怒与佯狂第43-49页
 第二节 黍离浩叹:元初遗民“乌衣巷”吟咏第49-57页
  一、故国之思:宋遗民精神世界中的“乌衣巷”第49-54页
  二、兴亡浩叹:金遗民笔下的“乌衣巷”及宋金遗民之比较第54-57页
第四章 昂扬与离乱:明代“乌衣巷”与士人以诗纪实第57-71页
 第一节 巷语乌衣:明代的金陵王气与南都悠游第57-61页
  一、金陵王气:“乌衣巷”对大明盛世的呼应第57-59页
  二、南都悠游:“乌衣巷”对都市生活的参与第59-61页
 第二节 生命离乱:明末清初士人与遗民笔下的“乌衣巷”第61-71页
  一、大厦将倾:明末士人的悲痛与绝望第62-65页
  二、血碧江南:复明志士的孤心与凄哀第65-71页
第五章 “乌衣巷”文学史中的二柄与交错第71-88页
 第一节 “乌衣巷”文学史中的“二柄”第71-82页
  一、门第胜景:世人追慕与“乌衣巷”第71-75页
  二、乌衣之国:神话建构与“乌衣巷”第75-78页
  三、枝盛本衰:对“乌衣巷”的质疑与解构第78-82页
 第二节 相间交错:“乌衣巷”与金陵抒情传统的建构第82-88页
  一、乌衣巷与朱雀桥:从并举看金陵抒情传统中的怀古浩叹与都市生活第82-84页
  二、乌衣巷与白鹭洲:从对举与并举看金陵抒情传统的结构理路第84-88页
结语第88-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1页
后记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表达与诗艺长成--张枣诗论
下一篇:K介子部分子分布函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