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句义特征的人名消歧及人物关系抽取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图表索引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5-18页 |
·人名消歧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5-16页 |
·人物关系抽取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6-18页 |
·总结与分析 | 第18页 |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2章 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 第20-30页 |
·引言 | 第20页 |
·句义结构模型 | 第20-23页 |
·句义结构模型概念 | 第20-21页 |
·句义特征构造 | 第21-23页 |
·文本表示方法 | 第23-25页 |
·布尔值模型 | 第23页 |
·N-Gram 模型 | 第23-24页 |
·向量空间模型 | 第24-25页 |
·概率模型 | 第25页 |
·聚类及分类算法 | 第25-29页 |
·K 均值聚类 | 第25-26页 |
·层次聚类 | 第26-27页 |
·最近邻分类 | 第27-28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28页 |
·C4.5 决策树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融合句义特征的跨文本人名消歧方法 | 第30-41页 |
·引言 | 第30页 |
·相关工作 | 第30-31页 |
·主要技术和方法 | 第30-31页 |
·问题总结与分析 | 第31页 |
·算法设计 | 第31-36页 |
·算法原理 | 第31-32页 |
·预处理 | 第32页 |
·人名实体识别 | 第32-34页 |
·三层特征空间构造 | 第34-35页 |
·分类和两阶段聚类 | 第35-36页 |
·实验分析 | 第36-39页 |
·数据源和实验条件 | 第36-37页 |
·评价方法 | 第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融合句义特征的人物关系抽取方法 | 第41-51页 |
·引言 | 第41页 |
·相关工作 | 第41-42页 |
·主要技术和方法 | 第41-42页 |
·问题总结与分析 | 第42页 |
·算法设计 | 第42-46页 |
·算法原理 | 第42-43页 |
·关系特征词典自动生成 | 第43-44页 |
·三元组特征空间构造 | 第44-46页 |
·C4.5 人物关系判定 | 第46页 |
·实验分析 | 第46-50页 |
·实验数据和实验条件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1-65页 |
·引言 | 第51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1-54页 |
·技术路线和设计原则 | 第51页 |
·目标和功能需求 | 第51-52页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52-54页 |
·关键功能模块实现 | 第54-61页 |
·人名实体识别模块 | 第54-56页 |
·特征抽取模块 | 第56-58页 |
·分类和两阶段聚类模块 | 第58-59页 |
·人物关系抽取 | 第59-61页 |
·实验分析 | 第61-64页 |
·人物关系图实验 | 第61-63页 |
·容错能力实验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65-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