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集合住宅论文

多元化生活方式背景下城市集合住宅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选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城市集合住宅空间的均质化第11页
     ·多元化生活方式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第12-13页
     ·国外研究第13页
   ·相关研究概念的辨析和界定第13-15页
     ·集合住宅第13-14页
     ·空间第14页
     ·生活方式第14-15页
   ·研究目的和方法第15页
     ·研究目的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生活方式与城市集合住宅空间第17-26页
   ·生活方式与住宅空间的影响关系第17页
   ·从我国城市集合住宅空间的历史演进看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第17-24页
     ·我国城市集合住宅的萌芽第17-18页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1949-1978)—住宅为“床”第18-20页
     ·改革开放到国民经济复苏与发展(1979-1999)—住宅为“家”第20-22页
     ·经济繁荣与社会多元化时期(2000 至今)—住宅为“生活”第22-24页
     ·总结第24页
   ·我国城市集合住宅空间的核心问题—空间模式化第24-26页
第三章 城市集合住宅空间多元化的探讨第26-34页
   ·城市集合住宅的多元化的价值第26页
     ·微观—关注个体的需求第26页
     ·宏观—关注地域文化和城市文脉第26页
   ·城市集合住宅多元化发展的条件第26-28页
     ·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物质水平极大提高第26-27页
     ·住宅商品化的成熟第27页
     ·城市居民分层和异质化,家庭结构多样化第27-28页
     ·文化、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第28页
   ·城市集合住宅难以实现多元化的原因第28-32页
     ·历史和传统第28-29页
     ·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第29-30页
     ·现代技术的影响第30页
     ·工业化大生产第30页
     ·政府政策和住宅设计规范第30-31页
     ·房地产开发模式第31页
     ·建筑设计师的角色第31-32页
     ·居民的价值观念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标准化与多元化—集合住宅中强调多元化空间的案例研究第34-50页
   ·从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说起第34-37页
     ·马赛公寓构想第34-35页
     ·空间分析第35-37页
     ·标准化与多元化的探讨第37页
   ·MVRDV 设计事务所—桑其那罗住宅第37-41页
     ·MVRDV 的住宅设计理念第37-38页
     ·桑其那罗住宅空间分析第38-40页
     ·标准化与多元化的探讨第40-41页
   ·王澍的钱江时代(垂直院宅)第41-46页
     ·空间分析第41-44页
     ·标准化和多元化的探讨第44-46页
   ·“细胞聚落”自由自然的城市集合住宅实验第46-48页
     ·实验简介第46页
     ·实验成果的空间分析第46-47页
     ·标准化与多元化的探讨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适应多元生活方式需求的住宅空间设计模式研究第50-60页
   ·“居住者类型化研究”—强调居住者群体多元化与差异性第50-53页
     ·居住者类型化研究的设计要点第50-51页
     ·具有代表性的“居住者类型化研究”住宅类型第51-53页
     ·总结第53页
   ·定制住宅-强调居住者个体多元化与差异性第53-59页
     ·灵活性、适应性住宅的设计方式第54-56页
     ·菜单式设计方式第56-57页
     ·居住者参与全程的设计模式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多元化城市集合住宅的展望第60-75页
   ·城市集合住宅多元化发展的展望第60-62页
     ·满足城市普通居住者个性化需求的住宅将成为主流第60页
     ·居住者参与设计将成为发展趋势第60-61页
     ·住宅类型和住宅空间形态更加多元化第61页
     ·住宅设计观念的转变第61-62页
   ·多元化城市集合住宅空间设计模式的优化策略第62-65页
     ·“居住者类型化研究”与“居住者参与设计”结合第62-63页
     ·为集合住宅提供更新与拓展的可能性第63-65页
     ·恢复城市居民自发建造住宅的可能性第65页
   ·设计实践第65-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总结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附录第78-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城市立体化的下沉式空间合理性研究--以北京为例
下一篇:山西晋中地区影壁的特点及影壁在现代建筑环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