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EFT干扰及其辐射场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瞬态EFT 干扰问题概述 | 第9-13页 |
| ·瞬态干扰的产生机理及特性 | 第10-11页 |
| ·瞬态辐射场的计算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瞬态干扰的产生机理 | 第13-14页 |
| ·瞬态辐射场的计算 | 第14-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继电器EFT 干扰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19-30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EFT 瞬态干扰的产生机理 | 第19-24页 |
| ·EFT 瞬态干扰的三个阶段 | 第20-23页 |
| ·EFT 瞬态干扰产生的条件 | 第23-24页 |
| ·EFT 瞬态干扰的数值模型建立 | 第24-27页 |
| ·最小二乘法数据拟合方法 | 第24页 |
| ·瞬态干扰的数值拟合 | 第24-27页 |
| ·实验验证 | 第27-29页 |
| ·电感对金属弧的影响 | 第27-28页 |
| ·电感对瞬态击穿区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地回路裸线辐射场的计算 | 第30-41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非均匀网格FDTD 法 | 第30-34页 |
| ·非均匀网格FDTD 法的基本方程 | 第30-32页 |
| ·地回路裸线模型的划分 | 第32-33页 |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3-34页 |
| ·非均匀网格法求解裸线的瞬态辐射场 | 第34-37页 |
| ·EFT 瞬态激励源分析 | 第34-35页 |
| ·正确性验证 | 第35-37页 |
| ·地参数对辐射场的影响 | 第37-40页 |
| ·电导率对辐射场的影响 | 第37-39页 |
| ·介电常数对辐射场的影响 | 第39页 |
| ·距地高度和地参数对辐射场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改进的FDTD 法求解传输线方程 | 第41-55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传统的FDTD 法求解传输线方程 | 第41-44页 |
| ·传输线方程 | 第41-42页 |
| ·传输线方程中的频变参数 | 第42-43页 |
| ·传输线方程的FDTD 空间离散 | 第43-44页 |
| ·频变参数的数值逼近 | 第44-51页 |
| ·Pade 数值逼近技术 | 第44-47页 |
| ·矢量匹配数值逼近技术 | 第47-50页 |
|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50-51页 |
| ·卷积的递推计算 | 第51-52页 |
| ·改进的FDTD 法 | 第52-54页 |
| ·改进的FDTD 时域迭代 | 第52-54页 |
| ·算例验证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屏蔽电缆辐射场的计算 | 第55-68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屏蔽电缆 | 第55-58页 |
| ·管状屏蔽电缆 | 第56页 |
| ·编织屏蔽电缆 | 第56-58页 |
| ·屏蔽电缆等效电路模型的FDTD 求解 | 第58-61页 |
| ·屏蔽电缆的等效电路模型 | 第58-59页 |
| ·模型的正确性验证 | 第59-61页 |
| ·屏蔽电缆辐射场的计算及分析 | 第61-64页 |
| ·不同屏蔽结构电缆辐射场的计算 | 第61-62页 |
| ·不同编织结构电缆辐射场的计算 | 第62-64页 |
| ·实验验证 | 第64-67页 |
| ·转移阻抗的对偶性实验 | 第64-65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