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9日黔桂湘赣地区一次槽前型飑线的特征及数值模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 ·研究价值 | 第8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8-15页 |
| ·飑线分类方法 | 第8-12页 |
| ·飑线演变过程的阶段划分 | 第12-13页 |
| ·飑线内重要的物理机制解释 | 第13-15页 |
|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 ·主要内容 | 第15页 |
| ·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飑线过程分析 | 第16-22页 |
| ·资料和方法 | 第16页 |
| ·飑线过程总体概况 | 第16-18页 |
| ·雷达回波演变 | 第16-17页 |
| ·降水时空分布 | 第17-18页 |
| ·大气环流背景 | 第18-21页 |
| ·大气环流 | 第18-19页 |
| ·探空环境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飑线生命史过程中地面要素的演变 | 第22-30页 |
| ·形成阶段 | 第22-23页 |
| ·增强阶段 | 第23-25页 |
| ·成熟阶段 | 第25-26页 |
| ·消亡阶段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飑线的三维结构与组织模态 | 第30-44页 |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30-32页 |
| ·模拟方案设置 | 第30-31页 |
| ·模拟结果检验 | 第31-32页 |
| ·飑线演变过程 | 第32-36页 |
| ·飑线的三维结构 | 第36-41页 |
| ·发展期的飑线结构 | 第36-37页 |
| ·成熟期的飑线结构 | 第37-39页 |
| ·影响涡度变化的项 | 第39-41页 |
| ·飑线组织模态 | 第41-43页 |
| ·相对于系统的水平风的空间结构 | 第41-42页 |
| ·水凝物在水平面的输送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对流的触发与重力波的作用 | 第44-50页 |
| ·中尺度辐合线 | 第44-45页 |
| ·低空急流、重力波及对流 | 第45-48页 |
| ·重力波与对流单体产生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总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 ·讨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个人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