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液膜萃取处理高浓度含酚煤气化废水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煤气化含酚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 第9-10页 |
·煤气化废水的来源 | 第9-10页 |
·煤气化废水的的特征与危害 | 第10页 |
·煤气化含酚废水处理方法 | 第10-19页 |
·一级处理 | 第11-12页 |
·二级处理 | 第12-14页 |
·深度处理 | 第14-16页 |
·煤气化废水处理新技术 | 第16-19页 |
·液膜分离技术 | 第19-24页 |
·液膜分离技术的特征 | 第19-20页 |
·液膜分类 | 第20-21页 |
·液膜分离机理 | 第21-23页 |
·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 第23-24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6-31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6-27页 |
·膜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用水及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实验用水 | 第28-29页 |
·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第3章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萃取煤气化废水 | 第31-53页 |
·废水预处理 | 第31-33页 |
·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PAC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32页 |
·PAM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支撑液膜操作方式的选择 | 第33-34页 |
·支撑液膜萃取酚的实验流程 | 第34-35页 |
·支撑液膜萃取酚的实验研究 | 第35-45页 |
·萃取剂的选择 | 第35-36页 |
·传质方式的选择 | 第36-39页 |
·反萃相浓度的选择 | 第39-40页 |
·相比的选择 | 第40-41页 |
·两相流速的选择 | 第41-42页 |
·膜组件填充因子的选择 | 第42-43页 |
·混凝效果的选择 | 第43-44页 |
·温度的选择 | 第44-45页 |
·支撑液膜萃取酚的传质过程研究 | 第45-51页 |
·支撑液膜萃取酚的传质过程分析 | 第46页 |
·总传质系数模型假设 | 第46-47页 |
·总传质系数模型建立 | 第47-49页 |
·总传质系数模型求解 | 第49-50页 |
·总传质系数模型验证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放大试验 | 第53-60页 |
·实验装置 | 第53-54页 |
·放大实验 | 第54-58页 |
·5L废水处理效果 | 第54页 |
·50L废水处理效果 | 第54-56页 |
·250L废水处理效果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