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应用虫类药复方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
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中风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22页 |
一、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10-12页 |
(一)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10页 |
(二) 现代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10-12页 |
二、古今各代医家论“中风” | 第12-17页 |
(一) 《内经》时期—“中风”之源 | 第12页 |
(二) 汉唐时期—“中风”之成形 | 第12-13页 |
(三) 宋代时期—“中风”之发挥 | 第13-14页 |
(四) 金元时期—“中风”之发展 | 第14-15页 |
(五) 明清时期—“中风”之成熟 | 第15-16页 |
(六) 近现代—“中风”之统一完善 | 第16-17页 |
三、虫类药治疗“中风”等疾患的独特医疗作用 | 第17页 |
四、复方中21味虫类药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 第17-22页 |
第二部分 古今治疗中风病虫类药复方统计与结果 | 第22-42页 |
一、数据收集与建立数据库 | 第22-27页 |
(一)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2-23页 |
(二) 数据的规范及数据库的建立 | 第23页 |
(三) 文献来源概况 | 第23-27页 |
二、量化标准 | 第27页 |
三、统计学依据 | 第27页 |
四、统计结果 | 第27-42页 |
(一) 228首治疗中风病虫类药复方用药情况 | 第29-36页 |
(二) 228首复方中虫类药使用情况 | 第36-42页 |
第三部分 用药规律分析 | 第42-53页 |
一、古今应用虫类药复方治疗中风病简析 | 第42-46页 |
(一) 汉唐时期 | 第42页 |
(二) 宋代时期 | 第42-44页 |
(三) 金元时期 | 第44-45页 |
(四) 明清时期 | 第45页 |
(五) 近现代 | 第45-46页 |
二、228首虫类药复方功用分析 | 第46-48页 |
(一) 平肝息风、祛风通络以治中风 | 第47页 |
(二) 补气养血扶正以治中风 | 第47-48页 |
(三) 活血散瘀通脉以治中风 | 第48页 |
三、228首虫类药复方性味归经分析 | 第48-50页 |
(一) 性味分析 | 第48-49页 |
(二) 归经分析 | 第49-50页 |
四、228首虫类药复方剂型分析 | 第50页 |
五、228首虫类药复方用药突出特点分析 | 第50-53页 |
(一) 大量应用平肝息风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 | 第50-51页 |
(二) 重视动物药的应用 | 第51-52页 |
(三) 频繁使用毒性虫类药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2页 |
个人简历和创新点说明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