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绪 论 | 第10-20页 |
(一)史达祖、高观国生平及词创作 | 第10-15页 |
(二)梅溪词、竹屋词词风异同的成因 | 第15-17页 |
(三)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二、梅溪与竹屋咏物词比较研究 | 第20-37页 |
(一)梅溪与竹屋咏物词题材概述 | 第20-25页 |
(二)梅溪与竹屋咏物词主体风格比较 | 第25-31页 |
(三)梅溪与竹屋咏物词艺术表现手法比较 | 第31-37页 |
三、梅溪与竹屋恋情词比较研究 | 第37-47页 |
(一)梅溪与竹屋恋情词题材概述 | 第37-38页 |
(二)梅溪与竹屋恋情词主体风格比较 | 第38-43页 |
(三)梅溪与竹屋恋情词艺术表现手法比较 | 第43-47页 |
四、梅溪与竹屋酬唱词比较研究 | 第47-56页 |
(一)梅溪与竹屋酬唱词题材概述 | 第47-48页 |
(二)梅溪与竹屋酬唱词主体风格比较 | 第48-53页 |
(三)梅溪与竹屋酬唱词艺术表现手法比较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