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重难点与方法 | 第18-21页 |
·课题研究重难点 | 第18-19页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9页 |
·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廉政文化建设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9页 |
·相关概念的厘定 | 第21-23页 |
·新时期的涵义 | 第21页 |
·廉政的涵义 | 第21-22页 |
·文化的涵义 | 第22页 |
·廉政文化的涵义 | 第22页 |
·廉政文化建设的涵义 | 第22-23页 |
·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马克思、恩格斯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 | 第24页 |
·列宁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 | 第24-25页 |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思想 | 第25-26页 |
·毛泽东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第26-27页 |
·廉政文化的功能 | 第27-29页 |
·教化功能 | 第28页 |
·导向功能 | 第28页 |
·监督功能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9-39页 |
·以邓小平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的贡献与成就 | 第29-30页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党的廉政文化建设 | 第29页 |
·以制度为根本惩治腐败问题 | 第29页 |
·以法制建设为关键惩治腐败问题 | 第29-30页 |
·以廉政教育为手段惩治腐败问题 | 第30页 |
·以江泽民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的贡献与成就 | 第30-34页 |
·教育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源头 | 第30-31页 |
·综合治理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 第31页 |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 第31-32页 |
·通过“三讲”教育加强党的廉政文化建设 | 第32-34页 |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的贡献与成就 | 第34-36页 |
·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 第34页 |
·弘扬党章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 第34-35页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 第35页 |
·通过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廉政文化建设 | 第35-36页 |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的贡献与成就 | 第36-39页 |
·丰富了“反腐观”的内容 | 第36-37页 |
·增加四种能力新标准衡量党的纯洁性 | 第37页 |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保障机制 | 第37页 |
·加大反腐力度,将反腐工作推向国际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39-45页 |
·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廉政文化思想观念不纯 | 第39-40页 |
·廉政文化建设的动力不足 | 第40页 |
·廉政文化建设方式陈旧 | 第40-41页 |
·廉政文化建设系统性不强 | 第41-42页 |
·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5页 |
·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 | 第42页 |
·廉政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匮乏 | 第42-43页 |
·廉政文化建设载体缺乏创新 | 第43页 |
·廉政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新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 第45-53页 |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 | 第45-47页 |
·充分挖掘中国优秀廉政文化思想 | 第45-46页 |
·借鉴国外廉政文化的优秀成果 | 第46页 |
·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 第46-47页 |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 第47-48页 |
·加强廉政文化政策产出的投入 | 第47页 |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投入 | 第47页 |
·加强廉政文化教育的投入 | 第47-48页 |
·创新廉政文化建设载体 | 第48-50页 |
·创建丰富的廉政文化活动形式 | 第48页 |
·发挥网络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第48-49页 |
·创新党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组织模式 | 第49-50页 |
·打造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 第50-53页 |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 | 第50-51页 |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 第51-52页 |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