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枸杞叶醇提物中对小胶质细胞保护作用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4-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药材 | 第14页 |
·实验试剂 | 第14-15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5页 |
2 方法 | 第15-19页 |
·醇浸膏得率的测定 | 第15-16页 |
·细胞培养 | 第16-17页 |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17-18页 |
·MMC诱导损伤的小胶质细胞保护作用成分的活性测试 | 第18页 |
·枸杞叶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8-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6页 |
1 MMC诱导BV-2 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2 单因素试验 | 第20-24页 |
·乙醇浓度对枸杞叶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 第20-21页 |
·回流时间对枸杞叶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 第21-22页 |
·料液比对枸杞叶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 第22-23页 |
·温度对枸杞叶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 第23-24页 |
3 正交试验结果 | 第24-26页 |
4 验证试验 | 第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枸杞叶醇提物有效部位的确定 | 第27-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药材 | 第27页 |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2 方法 | 第28-32页 |
·枸杞叶醇提物四个不同部位的制备 | 第28-29页 |
·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 第29-32页 |
·有效部位的确定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1 枸杞叶醇提物四个不同部位的制备 | 第32-33页 |
2 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 第33-35页 |
3 有效部位的确定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枸杞叶醇提物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38-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实验药品 | 第38页 |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2 方法 | 第39-41页 |
·乙酸乙酯部位的分离 | 第39-40页 |
·正丁醇部位的分离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1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41-47页 |
2 化合物的波谱数据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单体化合物对小胶质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 第50-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实验试剂 | 第50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0-51页 |
2 方法 | 第51-52页 |
·MTT法考察化合物对MMC诱导的BV-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51页 |
·Griess法考察化合物对MMC诱导的BV-2 细胞NO释放的影响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1 MTT法考察化合物对MMC诱导的BV-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2 Griess法考察化合物对MMC诱导的BV-2 细胞NO释放的影响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附图 | 第56-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综述 | 第80-91页 |
1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现状 | 第80-82页 |
·阿尔茨海默病概述 | 第80页 |
·炎性损伤在AD发病中起到的作用 | 第80-81页 |
·AD的药物治疗现状 | 第81-82页 |
2 枸杞叶的研究进展 | 第82-86页 |
·本草考证 | 第82-83页 |
·枸杞叶的生态学研究 | 第83页 |
·枸杞叶的成分 | 第83-85页 |
·枸杞叶的药理作用 | 第85-86页 |
3 展望 | 第86-88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目录 | 第92-93页 |
个人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