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国外关于校园景观建设的研究 | 第12-13页 |
2.国内关于校园景观建设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1.景观 | 第14-15页 |
2.校园景观 | 第15页 |
3.生态学 | 第15-16页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研究思路 | 第16页 |
2.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校园景观建设的发展历程与趋向 | 第18-28页 |
(一) 国内外校园景观的形态演变 | 第18-22页 |
1.国内校园景观形态演变 | 第18-20页 |
2.国外校园景观形态演变 | 第20-22页 |
(二) 初中校园应体现的独特性 | 第22-25页 |
1.使用主体的特殊性 | 第22-24页 |
2.初中校园景观建设的特点和要求 | 第24-25页 |
(三) 初中校园景观建设的发展趋势 | 第25-28页 |
1.人文精神是校园景观建设的灵魂 | 第25-26页 |
2.生态化成为校园景观建设的主流模式 | 第26页 |
3.个性化是校园景观建设的内在要求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生态学视角下初中校园景观建设的现状研究 | 第28-34页 |
(一) 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28页 |
1.调查对象的选取及方法 | 第28页 |
2.问卷设计及回收率 | 第28页 |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1.基本情况分析 | 第28-29页 |
2.学生自身对初中校园景观的认识和评价 | 第29-32页 |
(三) 调查结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生态学视角下初中校园景观建设的问题分析 | 第34-39页 |
(一) 生态结构失衡,校际景观差距较大 | 第34-35页 |
(二) 生态理念不深入,校园景观偏重形式 | 第35-36页 |
(三) 生态整体性割裂,师生参与度低 | 第36-37页 |
(四) 缺乏文化生态底蕴,地域特色缺失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生态学视角下初中校园景观建设的改进路径 | 第39-47页 |
(一) 教育管理部门要为初中校园景观建设提供全面生态保障 | 第39-41页 |
1.优化生态导向,提高决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 第39-40页 |
2.加强生态调控,完善校园景观建设的评价体系 | 第40页 |
3.给予合理的资金支持,保障生态链可持续发展 | 第40-41页 |
(二) 学校应主动成为校园景观建设的生态主体 | 第41-44页 |
1.学校管理者自身应发展生态思维,积极关注校园景观建设 | 第41-42页 |
2.赋予师生权利,确定师生参与校园景观建设的生态位 | 第42-43页 |
3.挖掘学校人文特色,赋予校园景观生态灵魂 | 第43-44页 |
(三) 汲取各相关方力量共同建设初中校园景观 | 第44-47页 |
1.注重专业设计理念与学校实际需要相结合 | 第44-45页 |
2.优化生态链,充分调动社区人员和家长的积极性 | 第45-46页 |
3.组建专业评审团,促进校园景观生态反馈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附录 A | 第48-50页 |
附录 B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