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勘测论文

岩溶隧道岩盘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及突水灾害发生机理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隧道突水灾害概念第13-14页
     ·隧道突水灾害发生机理研究第14-16页
     ·隧道突水灾害防治研究第16-17页
     ·存在的科学问题第17-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研究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岩溶隧道突水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0-29页
   ·岩溶隧道突水灾害特征第20-22页
     ·岩溶突水灾害水力特征第20页
     ·岩溶突水灾害频数特征第20-21页
     ·岩溶突水灾害充填物特征第21页
     ·岩溶突水灾害与工序关系特征第21页
     ·岩溶突水动态变化特征第21-22页
   ·影响岩溶隧道突水灾害因素分析第22-28页
     ·岩溶发育程度的影响第22-24页
     ·不同的储水构造影响第24-27页
     ·施工因素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岩溶隧道岩盘安全厚度计算方法第29-53页
   ·假设条件第29-31页
     ·断层形成机理第29-30页
     ·断层岩溶隧道突水模式第30-31页
   ·溶腔隐伏洞位于隧道顶部第31-39页
     ·压性断层存在于完整岩岩盘中的理论计算第31-33页
     ·张性断层存在于非完整岩岩盘中的理论计算第33-34页
     ·岩盘安全厚度理论计算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溶腔隐伏洞位于隧道底部第39-44页
     ·压性断层存在于完整岩岩盘中的理论计算第39-40页
     ·张性断层存在于非完整岩岩盘中的理论计算第40-41页
     ·岩盘安全厚度理论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溶腔隐伏洞位于隧道侧部第44-50页
     ·压性断层存在于完整岩岩盘中的理论计算第44-46页
     ·张性断层存在于非完整岩岩盘中的理论计算第46-48页
     ·岩盘厚度数据分析第48-50页
   ·算例分析第50-52页
     ·五爪观隧道第50-51页
     ·大支坪隧道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岩溶隧道突水发生机理数值分析第53-72页
   ·FLAC程序简介第53-54页
   ·溶腔隐伏洞位于隧道顶部时岩盘安全厚度数值模拟分析第54-60页
     ·岩溶隧道突水计算模型及物理力学参数第54-57页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7-60页
   ·溶腔隐伏洞位于隧道底部时岩盘安全厚度数值模拟分析第60-66页
     ·岩溶隧道突水计算模型及物理力学参数第60-62页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溶腔隐伏洞位于隧道侧部时岩盘安全厚度数值模拟分析第66-71页
     ·岩溶隧道突水计算模型及物理力学参数第66-67页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7-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岩溶隧道突水灾害防治措施研究第72-92页
   ·圆梁山毛坝向斜突水突泥事故第72-77页
     ·圆梁山隧道工程简介第72-73页
     ·毛坝向斜工程地质条件第73-75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75-76页
     ·地应力状况第76页
     ·毛坝向斜溶洞突水涌沙情况第76-77页
   ·圆梁山隧道2#溶洞突水防治技术第77-85页
     ·2#溶洞突水防治方法第78-80页
     ·2#溶洞注浆效果数值模拟分析第80-85页
   ·现场监测结果与分析第85-91页
     ·监测目的及内容第85-86页
     ·监测原件布设第86-89页
     ·监测结果及分析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5页
   ·结论第92-93页
   ·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论文发表及奖励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井射流泵设计与分析
下一篇:模糊随机时空地震荷载下埋地管道动力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