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自然人人格权商品化的理论与司法实践--以中德两国法律比较为视角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自然人人格权商品化的理论内涵第12-17页
 第一节 司法实践中的一个典型案例第12-13页
 第二节 人格权商品化的概念第13-15页
  一、学界对人格权商品化的理解第13-14页
  二、本文对人格权商品化的理解第14-15页
 第三节 对本文讨论问题的界定第15-17页
第二章 自然人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现状第17-24页
 第一节 中国的相关法律现状第17-20页
  一、确权性法律规定第17页
  二、《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第17-18页
  三、《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规定第18-19页
  四、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第19-20页
 第二节 德国的相关法律现状第20-24页
  一、《德国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的规定第20-22页
  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第22页
  三、德国2002年损害赔偿法改革第22-24页
第三章 自然人人格权商品化的司法实践第24-39页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保护路径第24-28页
  一、中国法院的司法判决第24-25页
  二、德国法院的司法判决第25-27页
  三、对于精神损害赔偿保护路径的评析第27-28页
 第二节 财产利益保护的保护路径第28-39页
  一、中国法院的司法判决第28-29页
  二、德国法院的司法判决第29-34页
  三、对于财产利益保护路径的评析第34-37页
  四、财产利益保护的扩张第37-39页
第四章 人格权商品化的保护模式第39-44页
 第一节 二元保护模式第39-41页
  一、人格用益权说第40页
  二、人格利益权说第40页
  三、经济人格权说第40-41页
 第二节 一元保护模式第41-42页
 第三节 我国未来立法的选择的建议第42-44页
第五章 人格权商品化的权利行使和权利救济第44-52页
 第一节 人格权商品化的权利行使第44-46页
 第二节 人格权商品化的权利救济第46-52页
  一、侵权法对人格权商品化的保护第46-51页
  二、不当得利制度和无因管理制度对人格权商品化的保护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缩略语表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律移植中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以信托财产所有权制度为例
下一篇:欧盟公司资本制的变革与挑战--从欧盟公司法资本指令到中国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