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理论初探--以海口市户外场所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研究背景第11-17页
     ·我国儿童素质现状第11-13页
     ·儿童素质现状原因体系分析第13-16页
       ·教育体制弊端第13-14页
       ·家庭观念误区第14-15页
       ·社会因素影响第15-16页
     ·国外儿童素质培养现状第16-17页
       ·美国儿童素质培养现状第16页
       ·英国儿童素质培养现状第16-17页
       ·俄罗斯儿童素质培养现状第17页
       ·日本儿童素质培养现状第17页
       ·欧洲其他国家儿童素质培养现状第17页
   ·课题的确立第17-19页
     ·我国目前儿童素质培养空间(场所)现状及分析第17-18页
     ·儿童素质培养空间(场所)拓展的途径第18-19页
     ·城市户外空间是儿童素质培养拓展的必然趋势第19页
   ·选题依据第19-20页
     ·理论依据第19页
     ·现实依据第19-20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困难第20-21页
     ·研究的目的第20页
     ·研究的意义第20-21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20页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20-21页
     ·研究的技术困难第21页
       ·本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案例和资料贫乏第21页
       ·儿童素质培养联动效益的挑战第21页
       ·应试教育体质以及政府缺位第21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1-22页
     ·文献分析法第21页
     ·实地调查法第21-22页
     ·范例分析法第22页
   ·预期的成果第22页
     ·儿童素质培养与户外场所景观设计联动关系的探讨第22页
     ·儿童行为——儿童素质与景观设计之间的重要媒介第22页
     ·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景观设计联动机制的构建第22页
     ·城市典型户外空间案例论证儿童素质培养景观设计联动机制第22页
   ·创新点第22-24页
     ·儿童素质培养与户外场所景观设计联动关系的探讨第23页
     ·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景观设计联动机制的构建第23-24页
第二章 基于本课题研究或相关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第24-30页
   ·国外基于本课题或相关领域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第24-27页
     ·美国基于本课题或相关领域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第24-25页
     ·英国基于本课题或相关领域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第25页
     ·德国基于本课题或相关领域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第25-26页
     ·日本基于本课题或相关领域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第26页
     ·欧洲其他国家基于本课题或相关领域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第26-27页
   ·国内基于本课题研究或相关领域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第27-28页
     ·基于本课题1~6岁幼儿的景观设计或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第27页
     ·基于本课题6~12岁儿童的景观设计或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第27-28页
   ·国内外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城市户外场所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第28-30页
第三章 探析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与儿童素质培养的联动关系第30-69页
   ·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第30-38页
     ·儿童第30页
     ·素质第30-31页
     ·儿童素质(培养)第31页
     ·城市第31-32页
     ·户外空间第32页
     ·场所第32-33页
     ·居住区第33页
     ·结构游戏第33-34页
     ·商业区第34页
     ·商务区第34页
     ·非度假休闲性酒店第34-35页
     ·公园型绿地第35-36页
     ·城市风景区第36页
     ·滨水景观带第36-37页
     ·度假村第37页
     ·街头绿地第37-38页
     ·厂矿区第38页
     ·高新区第38页
   ·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与儿童素质培养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第38-43页
     ·素质和行为的关系第39-40页
       ·行为第39页
       ·素质第39页
       ·素质和行为的关系探讨第39-40页
     ·行为和场所的关系第40-42页
       ·场所第40-41页
       ·行为和场所的关系探讨第41-42页
     ·儿童素质培养和场所景观设计间必然的关联性第42-43页
   ·对作为儿童素质培养与景观设计之间重要媒介作用的儿童活动行为研究第43-68页
     ·儿童行为现状第43-49页
       ·儿童道德素质行为现状第43-45页
       ·儿童智力素质行为现状第45-46页
       ·儿童身体素质行为现状第46-48页
       ·儿童心理素质行为现状第48-49页
       ·儿童适应力素质行为现状第49页
     ·儿童心理行为特点第49-52页
       ·不同性别儿童心理行为特点第49-50页
       ·不同年龄儿童心理行为特点第50-51页
       ·儿童在户外活动中的行为模式特征第51-52页
     ·儿童行为现状社会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52-61页
       ·儿童道德素质行为现状社会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52-54页
       ·儿童智力素质行为现状社会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54-56页
       ·儿童身体素质行为现状社会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56-58页
       ·儿童心理素质行为现状社会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58-59页
       ·儿童适应性素质行为现状社会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59-61页
     ·儿童行为现状场所设计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61-66页
       ·儿童道德素质行为现状场所设计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61-62页
       ·儿童智力素质行为现状场所设计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62-63页
       ·儿童身体素质行为现状场所设计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63-64页
       ·儿童身体素质行为现状场所设计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64-65页
       ·儿童适应性素质行为现状场所设计层面原因体系分析第65-66页
     ·儿童素质的行为现象及原因体系整合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联动机制的构建第69-97页
   ·儿童素质培养理论体系分析第69-75页
     ·儿童道德类素质培养理论体系分析第69-71页
     ·儿童智力类素质培养理论体系分析第71-73页
     ·儿童身体类素质培养理论体系分析第73页
     ·儿童心理类素质培养理论体系分析第73-74页
     ·儿童适应类素质培养理论体系分析第74-75页
   ·构建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景观设计途径机制第75-90页
     ·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理论体系景观设计途径的提出第76-88页
       ·基于儿童道德素质培养的景观设计途径的提出第76-78页
       ·基于儿童智力素质培养的景观设计途径的提出第78-81页
       ·基于儿童身体素质培养的景观设计途径的提出第81-83页
       ·基于儿童心理素质培养的景观设计途径的提出第83-85页
       ·基于儿童适应性素质培养的景观设计途径的提出第85-88页
     ·构建儿童素质培养的景观设计途径联动关系第88-90页
   ·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联动机制的构建第90-95页
     ·城市户外空间分类第90页
     ·各类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机制的提出第90-95页
       ·商业氛围型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机制的提出第91页
       ·居住氛围型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机制的提出第91-92页
       ·休闲氛围型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机制的提出第92-93页
       ·交通氛围犁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机制的提出第93-94页
       ·城市专项区域户外场所景观设计机制的提出第94-95页
     ·构建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联动机制第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五章 以海口城市户外场所为例,探析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城市户外场所景观设计机制第97-124页
   ·调研样本的选择第97-98页
   ·调研方案的设计第98-99页
   ·对海口市城市户外场所调研样本进行分析论证第99-123页
     ·对城市居住氛围型户外场所进行分析论证第99-105页
       ·以海口市金碧文华小区为例第99-105页
     ·对城市商业氛围型户外场所进行分析论证第105-111页
       ·以海口市东湖路商业区为例第105-111页
     ·对城市休闲氛围型户外场所进行分析论证第111-115页
       ·以海口市万绿园公园为例第111-115页
     ·对城市交通氛围型户外场所进行分析论证第115-118页
       ·以海口市龙昆南路为例第115-118页
     ·对城市专项区域户外场所进行分析论证第118-123页
       ·以海口市龙昆南路为例第118-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六章 结语第124-126页
   ·总结第124页
   ·课题中的不足第124-125页
   ·研究展望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带综合公园边缘空间研究--以海口市为例
下一篇:香蕉茎秆堆肥研究及其生物效应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