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方式探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总结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资料和数据来源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长株潭地区碳排放现状的相关估算 | 第20-33页 |
·基于能源消费的湖南省碳排放 | 第20-22页 |
·湖南省能源消费状况 | 第20页 |
·湖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 第20-21页 |
·湖南省碳排放情况分析 | 第21-22页 |
·长株潭地区的碳排放 | 第22-33页 |
·碳排放计算公式的改进 | 第22-23页 |
·长株潭地区各县市区碳排放情况分析 | 第23-27页 |
·长株潭地区各县市区碳净排放现状分析 | 第27-33页 |
第三章 长株潭地区热岛效应研究 | 第33-38页 |
·地表亮度温度反演 | 第33-36页 |
·地表温度分析 | 第36页 |
·热岛范围分析 | 第36页 |
·热岛强度分析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长株潭地区碳综合功能分区 | 第38-45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8页 |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概况 | 第38-42页 |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的提出及发展 | 第38-39页 |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区位及定位目标 | 第39-40页 |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结构和布局 | 第40-42页 |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规划对本研究的借鉴 | 第42页 |
·长株潭地区碳综合分区 | 第42-45页 |
第五章 低碳土地利用方式探析 | 第45-52页 |
·生态循环型低碳土地利用方式 | 第45-46页 |
·着眼点 | 第45页 |
·现状评价 | 第45页 |
·利用思路 | 第45页 |
·具体措施 | 第45-46页 |
·集约节能型低碳土地利用方式 | 第46-48页 |
·着眼点 | 第46-47页 |
·现状评价 | 第47页 |
·利用思路 | 第47页 |
·具体措施 | 第47-48页 |
·绿心保育型固碳土地利用方式 | 第48-49页 |
·着眼点 | 第48页 |
·现状评价 | 第48页 |
·利用思路 | 第48-49页 |
·具体措施 | 第49页 |
·森林碳汇型固碳土地利用方式 | 第49-50页 |
·着眼点 | 第49页 |
·现状评价 | 第49-50页 |
·利用思路 | 第50页 |
·具体措施 | 第50页 |
·低碳土地利用方式选择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页 |
·展望与不足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