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化”的回归与转变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一、 研究背景第7-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8-10页
  一、 关于数字媒体时代的信息交互的研究综述第8-10页
  二、 关于部落的研究第10页
 第三节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第10-12页
  一、 数字媒体传播第10-11页
  二、 部落化第11-12页
第二章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化类型分析第12-17页
 第一节 点对点的交流——人际传播的网络延伸第12页
 第二节 更接近真实的部落——bbs 虚拟社区第12-14页
 第三节 点与面的传播——博客的自我表达与互动第14页
 第四节 虚拟与真实的融合,真正部落化的阶段——SNS 社交网络第14-16页
  一、 人际传播更具指向性第15页
  二、 SNS 网络的人际互动是实名为主的,传播情景更加真实第15页
  三、 校园 SNS 网络中的用户群稳定性好、忠诚度高第15-16页
  四、 社交网络中的成员会受到现实角色规范的约束第16页
 第五节 信息与关系的共存——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第16-17页
第三章 “重新部落化”与“原始部落化”的比较第17-24页
 第一节 时空跨度不同第17-19页
  一、 原始部落化的同时空关系第17页
  二、 重新部落化的跨时空关系第17-19页
  三、数字媒体时代信息分享的跨时空第19页
 第二节 对工具和技术的依赖性不同第19-21页
  一、 口语传播方面第19页
  二、 交互传播方面第19-20页
  三、 感性思维方面第20页
  四、 聚集趋向性方面第20-21页
 第三节 “完整的人”的内涵不同第21-22页
 第四节 结构形态不同第22-23页
  一、 原始时代部落化关系单一,不易被打破第22页
  二、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化关系复杂且松散第22-23页
 第五节 成本较小和成本耗费巨大第23-24页
  一、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的人数无限第23页
  二、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聚集的资金成本较小第23-24页
第四章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化的现实影响第24-29页
 第一节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化对人们感知方式的影响第24-26页
  一、 感知方式受到部落中信息传播的习惯影响第24-25页
  二、 感知方式受到部落其他成员的影响第25-26页
  三、 事物的感知是感官的延伸第26页
 第二节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化对人们生活方式的重构第26-29页
  一、 聚集方式的重构第26-27页
  二、 交流方式的重构第27-29页
第五章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化的现实反思第29-33页
 第一节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化的价值和意义分析第29-30页
  一、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化的传播学意义第29-30页
  二、 数字媒体时代部落化的社会意义第30页
 第二节 反思数字媒体时代部落化的消极影响第30-33页
  一、 虚拟性的特点导致自主概念的缺失第30-31页
  二、 逃离现实,淡化现实人际交往第31页
  三、 虚幻的满足感,降低社会行动力第31页
  四、 个人隐私的风险性第31-33页
结语第33-34页
致谢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机二维码使用的影响初探
下一篇:电视综艺节目环绕声应用个案研究--以《中国好声音》为例